[发明专利]一种光-蓄联合供电双输入BUCK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6449.5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8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蔡红专;李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H02J7/3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供电 输入 buck 电路 | ||
1.一种光-蓄联合供电双输入BUCK电路,包括BUCK脉冲电压源、输出滤波电路、充电电路和泄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BUCK脉冲电压源包括第一直流输入源光伏电池PV(以下简称光伏电池PV)、防反二极管D、第一功率开关管Q1、第二直流输入源蓄电池BAT(以下简称蓄电池BAT)、第二功率开关管Q2、第一续流二极管D1、第二续流二极管D2;光伏电池PV的阳极与防反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防反二极管D的阴极与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源极与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与光伏电池PV的阴极连接,蓄电池BAT的阳极与光伏电池PV的阴极、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源极与蓄电池BAT的阴极连接;
所述的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感L1和滤波电容C,第一储能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源极、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的一端、第一负载R1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的另一端与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漏极、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负载R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三功率开关管Q3、第二储能电感L2、第三续流二极管D3,第三功率开关管Q3的漏极与光伏电池PV的阳极连接,第三功率开关管Q3的源极与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二滤波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直流输入源BAT的阴极连接,第二储能电感L2的另一端与光伏电池PV的阴极、蓄电池BAT的阳极连接;
所述的泄流电路包括第四功率开关管Q4、泄流电阻R2,第四功率开关管Q4的漏极与光伏电池PV的阳极连接,第四功率开关管Q4的源极和泄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泄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光伏电池PV的阴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蓄联合供电双输入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功率分配模式为:
第一直流输入源PV为光伏电池,第二直流输入源BAT为蓄电池,第一直流输入源PV以最大功率输入,通过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保持最大功率输入,第二直流输入源BAT作为功率缓冲单元,进行功率的补充;
当第一负载R1需求的功率大于第一直流输入源PV提供的功率时,第二直流输入源BAT放电,通过改变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占空比来调节第二直流输入源BAT的输出功率;
当第一负载R1需求的功率小于第一直流输入源PV提供的功率且第二直流输入源BAT的电量不足时,通过改变第一功率开关管Q1的占空比调节第一直流输入源PV的输出功率,同时通过调节第三功率开关管Q3的占空比对第二直流输入源BAT进行充电;
当第一负载R1需求的功率小于第一直流输入源PV提供的功率且第二直流输入源BAT的能量充足时,第一直流输入源PV所剩余的多余的能量通过泄流电阻R2消耗掉;
当第一直流输入源PV由于天气原因不能提供功率输出时,此时由第二直流输入源BAT为系统供电,通过控制第二功率开关管Q2的占空比来调节第二直流输入源BAT的输出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64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