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7030.1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卢礼华;荣升格;陈文仙;施帆君;张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防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是由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构成,吸能盒是由与车身纵梁连接的前托板、与防撞梁本体连接的后托板和吸能盒本体构成。在进行吸能盒的组装时,是通过在焊接机先完成对各部件的定位,然后将各部件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在焊接机上定位时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而且位置不够准确,容易导致组装后的吸能盒不符合要求,工作效率也较低。
另外,在将后防撞梁总成装配到车身纵梁的过程中,是将前托板与车身纵梁后端的法兰盘上的螺栓孔位置对齐,然后使用螺栓完成法兰盘与前托板的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在安装时不方便对后防撞梁总成进行定位,在安装螺栓时需对准螺栓孔,所以影响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目的是提高安装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吸能盒包括前托板、与防撞梁本体连接的后托板和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通过在端部设置的卡扣与所述前托板连接成一体,卡扣是由穿过前托板上所设卡槽的舌片经90度折弯形成,卡扣与前托板贴合。
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前端与所述前托板焊接连接,吸能盒本体的后端与所述后托板焊接连接。
所述舌片设在所述吸能盒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在对舌片折弯时,将上端的舌片朝向所述前托板的上方折弯,将下端的舌片朝向前托板的下方折弯。
所述前托板设有避让孔,所述卡槽位于避让孔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前托板上压装有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并朝向前托板的一侧伸出。
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避让孔的周围分布。
本发明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通过在吸能盒本体上设置由舌片折弯形成的卡扣与前托板连接,使吸能盒本体与前托板连接成一体,能够快速确定吸能盒本体和前托板的安装位置,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吸能盒固定更加牢靠,另一方面也方便后续对吸能盒本体和前托板进行焊接连接固定,从而可以提高后防撞梁总成的安装效率,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后防撞梁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吸能盒本体在舌片未折弯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吸能盒本体在舌片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后托板;2、防撞梁本体;3、前托板;31、安装孔;32、避让孔;33、卡槽;4、连接螺栓;5、吸能盒本体;51、舌片;5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2和设在防撞梁本体2两端的吸能盒,吸能盒包括前托板3、后托板1和吸能盒本体5,前托板3是用于与车身的纵梁的后端连接,后托板1是与防撞梁本体2固定连接,吸能盒本体5的两端分别与前托板3和后托板1连接。吸能盒本体5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多个舌片51,前托板3设有与舌片51位置对齐且用于让舌片51插入的卡槽33,在组装吸能盒时,将吸能盒本体5端部的舌片51对准前托板3上的卡槽33并插入,然后将舌片51折弯90度形成卡扣52,卡扣52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完成吸能盒本体5与前托板3的初步连接,使吸能盒本体5与前托板3能够初步连接成一体,能够快速确定吸能盒本体5和前托板3的安装位置,方便后续对吸能盒本体5和前托板3进行焊接连接固定,从而可以提高后防撞梁总成的安装效率,操作方便简单。
作为优选的,吸能盒本体5与前托板3之间并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在吸能盒组装时使用焊枪,沿着吸能盒本体5设有舌片51的端部边缘,将前托板3焊接固定在吸能盒本体5上。
作为优选的,吸能盒本体5与后托板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在吸能盒组装时使用焊枪,沿着吸能盒本体5的另一端部边缘,将后托板1焊接固定在吸能盒本体5上,前托板3和后托板1并为相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7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车后防护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吸能盒的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