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螺母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18067.6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丁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24 | 分类号: | F16B3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施浩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螺母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件,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螺母组件。
背景技术
在螺杆(螺栓)和螺母连接紧固时因设计需要被连接在其中的两个零件会调换,造成厚度的变化。在紧固薄零件的情况下,因零件厚度差异较大而螺杆(螺栓)不能调换,则螺母需要旋入较长的距离到达锁紧位置,费时费力。
此外,对于在长度上需要较大距离调整并能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工况的螺杆(螺栓)和螺母组件,旋入旋出的时间较长。还会遇到螺纹位于等直径圆柱体中间段(传统螺母无法拧入)的紧固场合。
传统的螺栓和螺母的紧固件在前述的应用中不能很好的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快速螺母组件,克服了传统螺母组件的不足,迎合了使用传统螺母和垫圈的习惯,使用场合等同于传统螺母及垫圈的使用场合,加工工艺性极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快速螺母组件,包括快速螺母、螺栓、螺母垫圈,其中快速螺母上设有突台,螺母垫圈上设有台阶孔,在快速螺母、螺母垫圈和螺栓的装配中快速螺母的突台伸入螺母垫圈的台阶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一实施例,螺母垫圈沿着螺栓移动至其平端面与被固定件的端面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一实施例,快速螺母以其偏心孔沿螺栓至快速螺母接近触碰螺母垫圈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一实施例,快速螺母沿直径方向移动至使快速螺母的半螺纹孔与螺栓的螺纹啮合,在旋紧快速螺母的过程中快速螺母的突台伸入螺母垫圈的台阶孔,直至突台端面贴合台阶孔的底面。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一实施例,螺杆包含了螺纹处于圆柱杆中间位置的长螺杆。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快速螺母和螺母垫圈套入螺栓内,快速移动至需要锁紧的位置处,螺母对中(即螺母和螺杆同轴),螺母上的小突台旋入至螺母垫圈的浅台阶孔内再拧紧。这样的设计只需要对传统的螺母螺杆的锁紧件稍加改动即可,没有增加任何的附加零件就可以极大地降低实际使用时的制造成本,为推广使用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
附图说明
图1A、1B示出了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A、2B、3A、3B示出了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参见图1A和1B,这是紧固后的状态。快速螺母组件包括快速螺母1、螺栓2(本实施例中为长螺栓)、螺母垫圈3,其中快速螺母1在轴向上设有突台10,螺母垫圈3的对应于突台的位置上设有台阶孔30,在快速螺母1、螺母垫圈3和螺栓2的装配中,快速螺母1的突台10伸入螺母垫圈3的台阶孔30内,以防止快速螺母沿其径向松脱。当突台10的端面贴合台阶孔30的底面时,被紧固件41和42被旋紧。本发明中的螺杆包含了螺纹处于圆柱杆中间位置的长螺杆的情况。
图2A、2B、3A、3B示出了本发明的快速螺母组件的装配过程。首先来看图2A和2B,被紧固件41和42处于预定的安装位置,螺母垫圈3套入螺栓2,以快速螺母1上的偏心孔(通常大于螺纹尺寸0.1mm左右)套入螺栓2。
然后参见图3A和3B,螺母垫圈3沿着螺栓2移动至其平端面与被紧固件41的端面贴合。快速螺母1以其偏心孔沿着螺栓2快速移动至快速螺母接近触碰螺母垫圈的位置(即图3B所示的位置)。将快速螺母1沿直径方向移动至使其半螺纹孔与螺栓2的螺纹啮合(即快速螺母和螺栓同轴),快速螺母1的突台10伸入螺母垫圈3的台阶孔30内直至突台10的端面贴合台阶孔30的底面,拧紧即可,拧紧后的状态即为图1A、1B所示的状态。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8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