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格孢菌Y1309-1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819654.7 申请日: 2014-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4480025A 公开(公告)日: 2015-04-01
发明(设计)人: 陈峻青;李黎;吉民;戚文秀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P3/00;C12R1/645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王艳
地址: 21118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链格孢菌 y1309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格孢菌Y1309-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银具有独特的热、光、电、磁、催化和敏感等特性,在催化剂材料、防静电材料、低温超导材料、电子浆料和生物传感器材料、生物医学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目前纳米银的合成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对仪器设备要求高,生产费用昂贵,且耗能高。化学法使用的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吸附在纳米银的表面而影响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且其生产的纳米银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聚集,因此存储会影响纳米银的粒径。生物合成方法因具有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合成的纳米颗粒尺寸分布窄、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纳米合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微生物具有自然分布广、分离培养简单、生长代谢快、适应性强、易于操作等优点,是合成纳米材料的绿色生物工厂。而真菌由于其菌丝表面积较大,能分泌大量的胞外蛋白质,有助于提高纳米银产量;且其生产过程经济环保,经济可行性好,下游加工方便,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链格孢菌Y1309-1,其制备纳米银的方法条件温和,无需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反应成本低,环境友好。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链格孢菌Y1309-1在制备金属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链格孢菌Y1309-1在制备纳米银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均匀性好,可以在水中自主分散,常温下稳定。本发明产生的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银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发明可在医药、催化、环境修复等领域得到应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链格孢菌Y1309-1,其分类命名为链格孢菌Y1309-1(Alternaria sp. Y1309-1,该菌株已于2014年7月3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311。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保藏中心(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对面)。

该链格孢菌菌落初白色,渐变为灰褐色,菌丝稀疏,基质黑褐色。分生孢子梗单枝,长短不一,顶生不分枝,分生孢子有纵横隔膜,倒棍棒形、卵形。

上述的链格孢菌Y1309-1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实验室保藏的分离自东南大学校园土壤的35株真菌,分别在PDA固体培养基上于28℃培养3-5天;

2)将35株菌种分别接种于100mL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于28℃、150rpm培养2天得到菌体;

3)收集菌体并用无菌水洗涤,将20g湿菌体加入1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于28℃、pH 7、150rpm培养48h;

4)离心除去步骤3)中的菌体,收集上清液,将终浓度0.5-2.0 mmol/L的硝酸银溶液加入步骤4)的上清液中,于28℃、150rpm反应12-48h,根据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判断是否生成纳米银(生成纳米银的溶液为黄褐色至深褐色),对发生反应的体系重复筛选实验并对生成的纳米银进行确证;

5)收集步骤3)中的菌体,经无菌水洗涤后,将20g湿菌体加入100ml终浓度0.5-2.0 mmol/L的无菌硝酸银溶液中,于28℃、pH 7、150rpm反应12-48h,根据反应后菌体的颜色判断其胞内是否生成纳米银(生成纳米银的细胞为黄褐色至深褐色),对发生反应的体系重复筛选实验并对生成的纳米银进行确证;将筛选得到的能够生成纳米银的菌株选取一株保藏,并命名为链格孢菌Y1309-1。

上述的链格孢菌Y1309-1在制备金属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上述的链格孢菌Y1309-1在制备纳米银方面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所述链格孢菌Y1309-1胞外制备纳米银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链格孢菌Y1309-1在PDA固体培养基上于28℃培养4天;

2)将链格孢菌Y1309-1接种于100mL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于28℃、150rpm培养2天得到菌体;

3)收集菌体并用无菌水洗涤,将20g湿菌体加入1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于28℃、pH 7、150rpm培养48h;

4)离心除去步骤3)中的菌体,收集上清液;

5)将终浓度0.5-2.0 mmol/L的硝酸银溶液加入步骤4)的上清液中,于28℃、150rpm反应12-48h,得到纳米银颗粒,其粒径为40-5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9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