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19811.4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4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霞;李群;刘爱新;张莉;陆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姜 茎基腐 病菌 拮抗 细菌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命名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C3,已于2014年10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9791。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C3对生姜茎基腐病防效达41.18%,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处理后发病率、病情指数与CK2相比均有所降低,说明C3防病效果理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及应用。
背景技术
生姜茎基腐病又称生姜软腐病、生姜茎腐病等,由腐霉菌侵染引起,1907年首次报道在印度苏拉特发现,现普遍发生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尼日利亚、夏威夷、斐济、斯里兰卡、韩国及我国台湾等地区,该病危害严重。据报道,部分重病种植区每年因生姜茎基腐病导致的减产高达80%~90%,甚至绝产。在尼泊尔因该病导致的大田损失25%,储藏期损失24%。在印度重病田块损失高达90%以上。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为卵菌门腐霉菌属,在真菌界分类上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隶属于卵菌纲,腐霉科,腐霉属。该病原菌是一种低等真菌,以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寄生于高等植物,为害根部和茎基部引起腐烂,表现为猝倒、根腐和茎腐。
针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研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规律及影响发病的因素等方面,目前生产上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化学药剂的诸多优点使其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人类健康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农药的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伴随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较突出的如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的产生和对非靶标生物的直接毒害等。而生物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化学农药的缺陷,在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重大作用。但是目前生物防治仅局限于室内盆栽实验,将生物防治应用到田间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从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角度出发,最终要找出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和途径,来逐步取代现有的化学防治。
生防菌剂因其环境友好性、发挥持续性、防效针对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潜力巨大。国内外已报道有大量的生防制剂研制并成功应用。如常见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已被商品化生产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及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该菌株命名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C3,已于2014年10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9791。
上述菌株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cenocepacia),革兰氏阴性菌,菌落黄白色,表面光滑无褶皱,单菌落圆形,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快。
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C3用于制备生防菌剂的方法为:用优化培养基培养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600nm OD值为1时,将细菌悬浮液6000rpm离心10min,菌体用等体积无菌水或磷酸缓冲液重新悬浮,稀释至细菌浓度为5×108cfu/ml,分装后4℃放置备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室内防病效果测定表明,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C3对生姜茎基腐病防效达41.18%,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处理后发病率、病情指数与CK2相比均有所降低,说明C3防病效果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98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