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0108.5 | 申请日: | 2015-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3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干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合雅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6 | 分类号: | B23B5/16;B23B31/40;B23Q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用内胀式坡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口机,涉及用于化工、天然气、核电、石油等行业的管道安装用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
背景技术
目前,钢管切割坡口机的方法一般采用车床切削加工或氧割及手动砂轮磨削加工,前者体积庞大、重量重,仅适合固定地点加工,对于大管径钢管来说仅适合在固定地点加工,但它加工的表面质量差,功效低,而且被加工工件受热后金属晶格会发生变化。相应材质内部质量发生变化,引起工件耐温、耐压性能降低。
在管道(金属管)施工中根据焊接的工艺要求,需要将管子的端面在施工现场加工坡口,为提高效率,通常是采用内涨式即用管子内径定心并涨紧的液压坡口机。坡口机主要是由推进系统、动力系统、机架、刀架、机头系统组成。现有坡口机的两个涨紧点的涨紧方式是:由设备后部的一个液压缸驱动,通过一根长杆伸到管子里面的涨紧点,油缸收缩长杆拉动里面涨紧点处的一套楔块涨紧管子内壁,这里面楔块的活动部分又通过一个连杆克服摩擦阻力推动管口处涨紧点的一套楔块的活动部分,得以涨紧管口处的内壁。这种涨紧机构的缺点是,管子里面的涨紧点可以涨紧,而管口处的涨紧点难以有效涨紧,这就导致了坡口机在工作时震动,使得坡口的粗糙度及尺寸精度不好,也容易损坏刀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该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集夹紧装置和切坡装置于一体,实现了钢管冲压坡口机自动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性完成钢管内坡口和外坡口的切割,装置体积小,占用加工空间小,节省了空间,从而提高了钢管破口加工质量和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包括长内芯轴、短内芯轴、外芯轴套、主轴套和壳体,所述长内芯轴、短内芯轴嵌入外芯轴套内,所述主轴套套装于外芯轴套外表面并位于壳体内,所述外芯轴套的后部外表面具有梯形螺纹且其中、后部开有一导向槽,所述短内芯轴与长内芯轴相背的一端上开设有至少3个斜导向槽,此斜导向槽内插装有一胀紧楔块;
主轴套前端面具有一刀盘基座,此刀盘基座位于所述壳体前端,壳体后端安装有一后端盖从而形成空腔,位于空腔内的第一轴承、从动伞轮和第二轴承依次套装于所述主轴套外表面,此从动伞轮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从动伞轮的固定键嵌入主轴套的键槽内,一电机组件连接到减速组件一端,此减速组件另一端驱动一主动伞轮,此主动伞轮与从动伞轮啮合,在主动伞轮驱动下,从动伞轮旋转带动主轴套旋转,所述刀盘基座的前端面固定有一刀具盘;
一推进螺母与外芯轴套外表面通过螺纹连接并与后端盖的后端面接触,此推进螺母的前部套装于后端盖的后部且两者之间通过沟槽和滚珠活动连接,一曲面手柄固定安装于推进螺母的后部,一定向销嵌入后端盖的前部的通孔和外芯轴套的导向槽;
一后套筒安装于外芯轴套尾部且后套筒内表面的梯形螺纹与外芯轴套后部的梯形螺纹啮合,所述后套筒内表面的梯形螺纹的螺距大于外芯轴套后部的梯形螺纹的螺距,后套筒的尾部用于推动长内芯轴沿轴向移动,一手柄固定于后套筒上,当手柄旋转时可推动长内芯轴沿轴向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一圆螺母安装于第一轴承与从动伞轮相背的一侧。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短内芯轴与长内芯轴之间通过一销块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发明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其集夹紧装置和切坡装置于一体,实现了钢管冲压坡口机自动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性完成钢管内坡口和外坡口的切割,装置体积小,占用加工空间小,节省了空间,从而提高了钢管破口加工质量和效率。
2. 本发明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其位于空腔内的第一轴承、从动伞轮和第二轴承依次套装于所述主轴套外表面,此从动伞轮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从动伞轮的固定键嵌入主轴套的键槽内,所述圆螺母安装于第一轴承与从动伞轮相背的一侧,防止了由于切割时电极高速转动带动主轴套旋转时,主轴套沿轴向串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管道用内胀式坡口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合雅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合雅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0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