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教室用课桌椅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1014.X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3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宋沛奇;骆永标;马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沛奇 |
主分类号: | A47B39/00 | 分类号: | A47B39/00;A47B39/02;A47B39/12;A47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教室 课桌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课桌椅,尤其涉及了一种多功能教室用课桌椅。
背景技术
椅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教具之一,几乎每天都要与我们亲密接触。同时,椅子也是最重要的日常教具之一,在教具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备受设计师的重视。从人们的根本需求出发,做到人机合一。椅子在现代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直都需要,比如固定椅,移动椅等。可是椅子都没有很大的创新和应用,传统的椅子有很多的缺点,比如说可以自由调节高度,适合不同的人,可以增加储物装置,可以折叠,这样更加人性化,所以说我们觉得对于课堂中椅子的创新是非常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为了做出更加人性化的椅子,我们做出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为使当代学生更加认真更加不会被其他外来因素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说设计一套多功能椅子,是非常的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桌面可在空间立体方位实现位置可调的多功能教室用课桌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多功能教室用课桌椅,包括桌椅支架,所述的桌椅支架包括第一活动支撑部、第二活动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第二活动支撑部之间的座椅支撑部;
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包括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连接的第一活动支架、写字板机构,所述写字板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上的第一活动面板部、以及第二活动面板部,第一活动面板部与第一固定支架通过滑动配合固定,使所述第一活动面板部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滑动;所述第一活动面板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面板部之间设置有棘轮装置,所述第二活动面板部通过棘轮装置相对所述第一活动面板部旋转,所述第一活动支架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活动面板部的下底面;
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包括扶手支架、置物机构及连杆机构,所述置物机构包括水平支撑面板、与水平支撑面板轴接的竖直支撑挡板,所述竖直支撑挡板通过转轴相对所述水平支撑面板旋转打开以形成收纳空间;所述水平支撑面板和竖直支撑面板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相对扶手支架具有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所述座椅支撑部包括座椅支架、设置在座椅支架上的坐垫及背靠,所述坐垫与所述背靠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坐垫沿转轴相对背靠旋转;所述扶手支架与座椅支架轴接,所述扶手支架沿转轴相对所述座椅支架水平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固定支架的上端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活动面板部上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通过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上的第一侧壁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块上的第二侧壁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活动面板部通过所述滑块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水平或垂直方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上下侧壁表面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条为弹性卡接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活动面板部包括底板和写字桌板,所述写字桌板下底面通过滑轨与底板相连,使所述写字桌板相对所述底板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活动支架为可伸缩立柱架,可伸缩立柱架上端抵靠所述底板的下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安装在扶手支架上的水平定位杆、与水平定位杆相连的连杆、用于连接所述水平支撑面板与竖直支撑挡板的弹性支撑部,所述弹性支撑部具有保持所述竖直支撑挡板相对水平支撑面板旋转形成的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支撑部包括至少两根L型连接杆、设置在L型连接杆上的弹簧、套设在所述L型连接杆上的套管,相邻两根L型连接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相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座椅支架底部设置有卡垫,所述座椅支架通过卡垫架设在所述扶手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活动支架为高度可调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活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高度调节的弹簧扣。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固定支架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座椅支架的高度为350mm-440mm,写字桌板的尺寸为500mm×340mm,所述坐垫沿转轴相对背靠旋转的角度为0-120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沛奇,未经宋沛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