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1065.2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0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丙赫;金地坤;洪主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谢雪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面板 底部支撑件 后盖 扩散片 液晶显示装置 上支撑件 贴附构件 上基板 下基板 光学部件 光源模块 结构部件 液晶显示 边缘处 下边缘 液晶层 最小化 侧壁 贴附 支撑 发光 覆盖 | ||
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结构部件和光学部件最小化而提供简单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LCD)装置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结合的下基板和上基板,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插入有液晶层;后盖,所述后盖包括支撑朝液晶显示面板的底部发光的光源模块的底部支撑件、支撑液晶显示面板的下边缘的上支撑件和位于底部支撑件与上支撑件之间的侧壁;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布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以覆盖后盖的底部支撑件;和片贴附构件,所述片贴附构件设置在扩散片的边缘处并被贴附至液晶显示面板的底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4年3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037587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结合在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部分地移除结构部件和光学部件而利于简单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是通过利用在液晶单元中进行光调制来显示信息的装置。当将电压施加至在LCD装置中包含的特定取向的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的特定取向变为另一取向。因此,LCD装置将液晶单元中的诸如双折射、旋光强度、二向色性和光散射特性等光学特性的变化转换为视觉变化。LCD装置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单元。在这种情形下,通过从背光单元发出的光而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LCD装置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导向板20、后盖30、多个光源模块40、扩散板50、光学片60和前壳体70。
液晶显示面板10可包括彼此结合的下基板11和上基板13,下基板11与上基板13之间插入有液晶层(未示出);贴附至下基板11的后表面的下偏振膜15;和贴附至上基板13的前表面的上偏振膜17。
导向板20支撑液晶显示面板10的后边缘,并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表面。为此,导向板20可包括用于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0的每个侧表面的导向侧壁21,和从导向侧壁21的内表面突出形成为方形框架的面板放置部23,其中面板放置部23被设置成具有预定厚度的方形框架,以便支撑液晶显示面板10的后边缘。
后盖30在其中容纳多个光源模块40,并支撑扩散板50、光学片60和导向板20。在这种情形下,后盖30可包括底部支撑件、从底表面的预定高度处倾斜的倾斜部、和在倾斜部的上侧设置的上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同时与所述底部支撑件平行。
在后盖30的底部支撑件上以固定间隔布置多个光源模块40,其中每个光源模块40之间的距离固定为“D1”,如图1所示。例如,每个光源模块40可包括发光二极管。
扩散板50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的平板形状。扩散板50被放置到后盖30的上支撑件上,以使扩散板50覆盖其中容纳有多个光源模块40的后盖30的前表面,由此从多个光源模块40入射的光被扩散并朝液晶显示面板10前进。扩散板50的每个侧表面被导向板20的导向侧壁21包围,以便通过导向板20使扩散板50的位置保持固定。
在扩散板50上设置光学片60,光学片60提高了从扩散板50入射的光的亮度特性,并将具有提高的亮度特性的光提供至液晶显示面板10。为此,光学片60可包括下聚光片61、上聚光片63和扩散片65。光学片60的每个侧表面被导向侧壁21包围,以便通过导向板20使光学片60的位置保持固定。
与导向板20的导向侧壁21连接的前壳体70包围液晶显示面板10的前边缘和导向板20的每个侧表面,从而使得由导向板20支撑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位置保持固定。
然而,现有技术的LCD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可变径软管存储装置
- 下一篇:数据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开放流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