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水区钻孔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1523.2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肖向荣;王嗣江;檀兴华;高世强;杨广钦;刘怀刚;葛纪平;张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侯莉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水 钻孔 平台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浅水区钻孔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处于浅水区的填土平台、数个承重桩和钢板,所述填土平台填筑在河床上并向上露出水面,所述承重桩竖向布置在填土平台中,且分布在桥梁桩基的两侧,所述承重桩的底端固定在河床中,而其顶端则伸至填土平台的顶面上,所述钢板铺设在填土平台的顶面上且位于所述承重桩的顶端形成承重平台用于钻孔施工机具工作时支撑钻孔施工机具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钻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桩采用木桩或钢管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钻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桩采用钢管桩和木桩,所述钢管桩分设于桥梁桩基的两侧,钢管桩位于最外侧的桥梁桩基与其相邻的桥梁桩基之间,且处于最外侧的桥梁桩基的旁侧,钢管桩支承在钢板的外端上,所述木桩呈阵列规则排布,且位于钢管桩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水区钻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桩的顶端和钢管桩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使所述钢板呈水平状;所述钢管桩的顶端与钢板的下板面焊接,所述木桩的顶端支承在钢板的下板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区钻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土平台由粘土层和位于粘土层顶面上的灰土层组成,所述粘土层露出水面,粘土层露出水面的部分经分层填筑碾压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浅水区钻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层露出水面部分每层填筑厚度为25~35cm,所述灰土层的厚度为40~60cm,灰土层中石灰含量为5~10%。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浅水区钻孔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根据浅水区桥梁桩基及下部结构情况,结合现场施工部位河道情况,确定填土平台的设置位置和尺寸,绘制填土平台施工设计图;
⑵计算桥梁桩基钻孔施工机具的施工荷载;
⑶确定承重桩的布置方式,计算单个承重桩的承载力,根据钻孔施工机具的施工荷载和单个承重桩的承载力计算得到承重桩的数量,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⑷开始施工,根据填土平台施工设计图,从填土平台的起始位置朝向桥梁桩基方向以逐渐推进方式填土碾压形成填土平台;
⑸在填土平台上进行桥梁桩基和承重桩的施工放样,在填土平台中设置承重桩;
⑹在填土平台的顶面上铺设钢板,且钢板位于承重桩的顶端,完成浅水区钻孔平台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浅水区钻孔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⑶中,单个承重桩的承载力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Ρ]=1/2(UΣαiliτi+αAσr) 公式⑴
式中:
[Ρ]—桩的承载力,KN;
U—桩的周长,m;
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厚度,m;
τi—与l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壁的极限摩阻力,kpa;
σr—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
αi,α—分别为桩对各土层桩周摩阻力和桩底承压力的影响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浅水区钻孔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桩采用木桩和钢管桩,所述步骤⑶具体包括:
①根据桥梁桩基施工时钻孔施工机具的前支点和最外侧的桥梁桩基的位置确定钢管桩的设置位置;
②计算单个钢管桩的承载力,根据钻孔施工机具的施工荷载和单个钢管桩的承载力计算得到钢管桩的数量;
③根据桥梁桩基的位置和钻孔施工机具行走履带的宽度确定木桩的设置位置;
④计算单个木桩的承载力,根据钻孔施工机具的施工荷载和单个木桩的承载力计算得到木桩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浅水区钻孔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土平台的起始位置是河岸的一侧,所述填土平台朝向桥梁桩基方向推土填筑而成;或者所述填土平台的起始位置是施工便道的一侧,所述施工便道是从河岸的一侧以与桥位走向相平行的方向推土填筑而成的,所述填土平台由施工便道的一侧朝向桥梁桩基方向推土填筑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5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夯机和自动监测强夯施工有效性的方法
- 下一篇:水田水口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