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和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及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1592.3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2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章晓;陶乐天;孙剑;陈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C23F1/26;C23F1/30;C23F1/38;C23F1/40;H05K5/04;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金迪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钛合金 树脂 复合体 基材 制备 方法 电子产品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表面处理方法及由该方法得到的经表面处理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外壳。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家用电器制品、工业机器等的零件制造领域中,需要金属与树脂一体化成型技术。
目前常用的将金属和树脂相结合的方法是胶粘剂法。该方法通过化学胶粘剂将金属与已成型树脂结合在一起得到复合体。但是,由该方法得到的复合体中,金属与树脂的结合力较差,且胶粘剂结合层不耐酸碱,影响复合体的使用场合。另外,由于胶粘剂结合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因而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尺寸。
针对胶粘剂法存在的上述不足,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用于将金属与树脂结合的方法。
CN101578170B公开了一种金属和树脂的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采用化学蚀刻的方法对钛合金基材进行表面处理,并向经表面处理的基材表面注射树脂组合物,从而得到复合体。其中,化学蚀刻剂可以为卤酸、硫酸、高温的磷酸水溶液、氢氟酸以及氟化氢铵,优选为氟化氢铵。
发明内容
将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与弹性树脂结合而形成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可以用于需要经常进行弯折的场合,因而要求基材与树脂层之间具有高的结合力,否则极易造成树脂层脱落,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单纯采用酸性蚀刻液对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表面进行化学蚀刻后注塑弹性树脂形成的复合体中,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与弹性树脂层之间的结合力较低,无法应用于对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现有的制备方法很难获得具有较高结构稳定性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该复合体包括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以及附着于所述基材的至少部分表面上的弹性树脂层,附着有所述弹性树脂层的基材表面分布有凹坑,所述弹性树脂层中的部分树脂向下延伸并填充于所述凹坑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蚀刻步骤和第二蚀刻步骤:
在第一蚀刻步骤中,将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浸泡于第一蚀刻液中,所述第一蚀刻液为盐酸;
在第二蚀刻步骤中,将经第一蚀刻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浸泡于第二蚀刻液中,得到经表面处理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所述第二蚀刻液含有至少一种碱金属氢氧化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表面处理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该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的至少部分表面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的方法进行蚀刻而形成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基材的经处理的表面注入一种含弹性树脂的组合物并使部分组合物填充在所述凹坑中,成型后形成弹性树脂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方法制备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外壳,该外壳包括金属壳本体以及附着于所述金属壳本体的至少部分内表面和/或至少部分外表面的至少一个树脂件,所述金属壳本体的材质为超弹性镍钛合金,所述树脂件的材质为弹性树脂,其中,附着有所述树脂件的金属壳本体表面分布有凹坑,所述树脂件中的部分树脂向下延伸并填充于所述凹坑中。
本发明提供的超弹性镍钛合金-弹性树脂复合体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满足对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