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821961.9 申请日: 2014-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4478615A 公开(公告)日: 2015-04-01
发明(设计)人: 陈天河;龚有初;徐汝民;龚岳;卫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赵青朵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小麦 复混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水、保肥的缓释小麦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年全国种植面积在250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流域。

小麦生长离不开水、营养元素(养分)、空气和阳光,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是通过吸收水分时同时吸收养分完成的,没有水,小麦就不能吸收养分,也不能生长。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3.00kg,磷(P2O5)1.00kg-1.50kg,钾(K2O)2.00kg-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传统的做法是: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kg-3000kg的基础上,普通45%复混肥40kg-50kg。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尿素10-20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并配合浇水。但目前农村劳动力都是老人和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小麦施用大量有机肥、追肥、浇水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且增加种植成本。推广一次性底肥,不需要追肥的简单节约化种植方式意义重大。

公开号CN 158721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水型包膜尿素肥料的生产方法,公开号CN10179235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旱保水缓释复混肥料及其生产方法。上述专利技术都是通过加入保水剂与胶粘剂在肥料表面包膜形成的保水或抗旱复混肥,制备工艺复杂、保水效果有限、成本偏高。并且由于大多数保水剂对盐分敏感,吸收养分后保水效果会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复混肥,包括高吸水性树脂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中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与所述高吸水性树脂的质量比为96~105:4~1,优选的为101:3~103: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中所述高吸水性树脂为由淀粉与丙烯酸单体的接枝聚合物和环糊精组成,所述淀粉与丙烯酸单体的接枝聚合物与所述环糊精通过环糊精空洞结构内部的疏水区与丙烯酸中的羧基形成的氢键连接。

其中,所述高吸水性树脂中所述淀粉与丙烯酸单体的接枝聚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是淀粉链;x为聚合物接枝侧链上丙烯酸盐单体的数量,y为聚合物接枝侧链上丙烯酸单体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吸水性树脂中所述淀粉与丙烯酸单体的接枝聚合物的x/(x+y)=50%~7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中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包括氮、磷、钾和复合微量元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中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中N:P2O5:K2O重量比为(16-27):(8-16):(7-12)。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中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中N:P2O5:K2O为重量比26:14:8。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中所述氮的存在形式为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磷酸一铵、碳酸氢铵或硝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磷的存在形式为磷酸一铵;所述钾的存在形式为氯化钾;所述复合微量元素包括锌、锰、硼、铜、铁或黄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其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60%氯化钾135份,57%磷酸一铵305份,46.2%尿素475份,23.5%氯化铵25份,碳酸氢铵40份,复合微量元素30份、高吸水性树脂30份。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小麦复混肥中所述复合微量元素由氨基酸锌、氨基酸锰、硼酸、氨基酸铜、氨基酸铁、黄腐酸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