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功能展示及对比分析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2246.7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4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彪;于亮;李和言;武潺;李慧珠;董文丰;彭晓康;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轴轮系 周转 功能 展示 对比 分析 平台 | ||
1.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功能展示及对比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定轴轮系单元(2)、差动轮系单元(3)、行星轮系单元(4)、周转轮系单元(5)、动力分流单元(6);定轴轮系单元(2)、行星轮系单元(4)、周转轮系单元(5)、动力分流单元(6)分布在底板(1)的四个角上,差动轮系单元(3)在上述四个单元中间位置;上述单元既能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一共使用了2个直流电机(204,601),一个双轴电机(502);动力分流单元(6)中将动力通过蜗轮轴(617)传递给行星轮系单元(4);所述双轴电机(502)通过联轴节为行星轮系(501、503)提供相同的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功能展示及对比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差动轮系单元(3)包括一对大锥齿轮(301)、一对小锥齿轮(302)、光轴Ⅰ(303)、轴承座Ⅰ(304)、直齿轮(305)、小锥齿轮支架(306)、参数显示模块(307)、手摇盘(308)、光轴Ⅱ(309)、轴承座Ⅱ(310);所述小锥齿轮(302)与大锥齿轮(301)两两啮合,直齿轮(305)通过螺钉与其中一个大锥齿轮(301A)固连,实现两者同步运动;所述直齿轮(305)与动力输出齿轮(614)啮合,为此差动轮系单元(3)提供动力;光轴Ⅰ(303)一端依靠轴承座Ⅰ(304)支承,另一端插入大锥齿轮(301A)的齿轮中心孔,实现与大锥齿轮(301A)的过盈配合,并通过顶丝将两者牢牢固定;光轴Ⅱ(309)穿过大锥齿轮(301B)的中心孔,但两者是间隙配合关系;光轴Ⅱ(309)与小锥齿轮支架(306)固连,光轴Ⅱ(309)依靠轴承座Ⅱ(310)支承,其另一端与手摇盘(308)用顶丝固连,作为运动干扰端,通过手摇盘的转动,改变小锥齿轮的转速;所述参数显示模块(307)插入轴承座预先打好的孔中,显示差动轮系齿轮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功能展示及对比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动力分流单元(6)由直流电机Ⅱ(601)、直齿轮Ⅰ(602)、中间轴齿轮Ⅰ(603)、蜗杆轴(604)、蜗杆(605)、蜗轮(606)、中间轴(607)、蜗杆轴齿轮(608)、中间轴齿轮Ⅱ(609)、齿轮Ⅱ(610)、曲齿Ⅰ(611)、曲齿Ⅱ(612)、曲齿轴Ⅰ(613)、动力输出齿轮(614)、曲齿轴Ⅱ(615)、壳体(616)、蜗轮轴(617);所述直齿轮Ⅰ(602)通过联轴节与直流电机Ⅱ(601)的输出轴固联在一起,且与所述中间轴齿轮Ⅰ(603)啮合;所述中间轴齿轮Ⅰ(603)和中间轴齿轮Ⅱ(609)固连在中间轴(607)上,实现动力的传递;蜗杆轴齿轮(608)固连在蜗杆轴(604)上,并与中间轴齿轮Ⅱ(609)啮合,将动力传递给蜗杆(605);齿轮Ⅱ(610)与中间轴齿轮Ⅱ(609)啮合,将动力传递给曲齿轴Ⅱ(615),带动与曲齿轴Ⅱ(615)固连的曲齿Ⅱ(612);所述曲齿Ⅱ(612),通过与曲齿Ⅰ(611)啮合,将动力传递给曲齿轴Ⅰ(613),带动动力输出齿轮(614)转动,为差动轮系单元(3)提供动力;中间轴齿轮Ⅱ(609)可以根据啮合位置不同,分别与蜗杆轴齿轮(608)和齿轮Ⅱ(610)啮合,以实现动力的分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22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际光点排布的裸眼3D显示屏
- 下一篇:一种给排水系统故障诊断实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