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气液泵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22368.6 | 申请日: | 2014-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5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隋贤栋;黄肖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3/08 | 分类号: | F04B43/08;F04B4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气液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气液泵,属于流体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气液泵都比较复杂,一般都有筒体和活塞,如中国专利201320062395.9公开的气液泵,包括筒体、活塞、上端盖、下端盖、气阀、进液阀和出液阀; 中国专利通201120047982.1公开的轴式串联三缸自控气液泵 它是由内中心通轴内连接,外周由左同心法兰和右同心法兰螺栓外连接成串联的中间气驱自控动力缸;中间气驱自控动力缸的一端的通轴上通过左联接器与左料液缸相连;中间气驱自控动力缸的另一端的通轴上通过右…。
中国专利201010278745.6的气液泵,由液管和气管组成,液管设置输气孔与气管相连接,气管气体压力大于大气压,液管上端口的水平高度高于下端口,液管的上端口与大气相通,至提水高度,液管的下端口侵入在液体中,由有压气体抬高水体,也可由两个或以上的气液泵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微型气液泵。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型气液泵,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空心椭圆形气囊、第一气液单向阀、第二气液单向阀,所述气囊两端沿椭圆的长轴方向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气液单向阀的气囊入口和用于连接第二气液单向阀的气囊出口,所述第一气液单向阀包括气液入口、第一鸭嘴阀固定套、第一鸭嘴阀、第一鸭嘴阀密封套、连接气囊入口的第一气液单向阀出口,所述第一鸭嘴阀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入口端是中空圆柱形结构,出口端为中间设有切口的鸭嘴状结构,所述第一鸭嘴阀设置于第一鸭嘴阀固定套内,切口朝向气囊入口,所述第一鸭嘴阀密封套一端与第一气液单向阀出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鸭嘴阀固定套一端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一鸭嘴阀固定套的另一端与气液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单向阀包括与气液入口形状相同的气液出口、与第一鸭嘴阀固定套形状相同的第二鸭嘴阀固定套、与第一鸭嘴阀形状材质相同的第二鸭嘴阀、与第一鸭嘴阀密封套形状相同第二鸭嘴阀密封套、连接气囊出口的第二气液单向阀入口,所述第二鸭嘴阀设置于第二鸭嘴阀固定套内,其切口背向气囊出口,所述第二鸭嘴阀密封套一端与气液出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鸭嘴阀固定套一端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鸭嘴阀固定套的另一端与第二气液单向阀入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的材料为橡胶或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鸭嘴阀和第二鸭嘴阀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
在输送气体或液体时,挤压气囊,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通过出口排出,气囊在弹性作用下恢复形状,就会从入口处通过第一鸭嘴阀吸入气体或液体,再挤压,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通过第二鸭嘴阀和出口排出,反复挤压和释放,就形成了一个手动微型气液泵。在用作真空泵时,挤压气囊,气囊内的空气通过出口排出,气囊在弹性作用下恢复形状,就会从入口处吸气,此时如果与入口相连的是一密闭容器,而与入口相连的容器内的气体就会不断被抽走,此时容器内就会形成负压,即真空。这样就是一个手动真空泵,而与出口处相连的容器内的压力就会不断增大,这时就是一个气泵,这样就组成了正负压产生装置。 与现有的气液泵比较,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
本气液泵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手动操作简单、可靠,不仅可以输送气体或液体,还可以在用作为手动真空泵,有广阔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鸭嘴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鸭嘴阀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鸭嘴阀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液入口,2-第一鸭嘴阀固定套,3-第一鸭嘴阀,4-第一鸭嘴阀密封套,5-第一气液单向阀出口,6-气囊入口,7-气囊,8-气囊出口,9第二气液单向阀入口,10-第二鸭嘴阀固定套,11-第二鸭嘴阀,12-第二鸭嘴阀密封套,13-气液出口;14-软管;15-陶瓷膜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23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