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22434.X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8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曲敏杰;何苗;阮久勇;冯钠;王新红;聂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97/00;C08K13/02;C08K3/26;C08K3/36;C08K3/38;C08K3/34;C08J9/10;C08J9/08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丁酸 co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加工而成:
P34HB:85-100份,
交联剂:0.5-15份,
发泡剂:1-10份,
发泡助剂:0.1-15份,
泡孔成核剂:0-10份,
泡孔稳定剂:0-20份,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干燥处理:将P34HB在40-80℃真空烘箱中干燥8-30小时;
(2)原料共混:将原料按照上述配比配制,以P34HB、交联剂、发泡剂、发泡助剂、泡孔成核剂、泡孔稳定剂的加料顺序,依次加入到高混机中进行混合,转速50r/min混合5-10min;
(3)熔融共混:将高混机混合好的料加入到双辊开炼机上进行熔融共混,共混温度为100-135℃,共混时间5-10分钟,得到初混物;
(4)开炼成片:将初混物在双辊开炼机上塑炼成片;
(5)模压发泡成型:将步骤(4)中得到的塑炼成片的物料在平板硫化机上进行模压发泡,模压温度140-160℃,压力为4-15MPa,时间为5-10分钟,制得P34HB发泡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中4HB摩尔百分含量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剂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聚已内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偶氮二异丁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是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4,4,-氧代双苯磺酰肼、对苯甲磺酰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为4,4,-氧代双苯磺酰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助剂是硬脂酸钙、硬脂酸镉、硬脂酸锌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助剂为硬脂酸锌或氧化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孔成核剂为碳酸钙、二氧化硅、氮化硼、云母或木质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孔稳定剂为钛酸酯偶联剂、α-烯基磺酸钠、月桂醇硫酸钠、铝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10.一种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发泡材料,是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24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