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3976.9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3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陆菜平;刘广建;刘洋;张农;王洪宇;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应力 梯度 煤矿 冲击 地压 危险 区域 划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 其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范围的扩大和开采强度的加大,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冲击地压矿井数和总的冲击地压次数并未减少。尤其是东部矿井,目前达到千米深井开采的矿井不在少数,而且会越来越多,从煤矿的开采实践来看,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将逐渐增多,冲击地压灾害将更加严重。煤岩体中的压力如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或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会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剧烈声响,是一种开采诱发的矿山地震,更是一种灾害,不仅造成井巷破坏、人员伤亡、地面建筑物破坏,还会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冲击矿压是煤矿开采后应力调整的结果,煤矿中许多动力现象的发生都与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煤岩体内应力分布的研究是分析预测冲击矿压危险性和其他一些动力显现现象的基础。目前应力监测的方法有矿压监测、应力计、钻屑法、激光测振等方法,其中钻孔应力计最为常用。现有的方法是根据应力的大小来推断是否有冲击危险,但是应力的大小与冲击危险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种方法局限性很大,准确性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该方法依据区域的应力梯度与煤岩体冲击破坏情况存在耦合关系的原理来确定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适用性强,准确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收集地质资料,包括根据钻孔勘探取样得到的各岩层的名称,岩层厚度、密度、内聚力、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抗拉强度、泊松比、内摩擦角和根据矿井实际开采情况得到的矿井开采与工作面布置数据;
第二步:进行采动数值模拟,其步骤包括:建立模型网络,模块参数设置,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设置,模型初始平衡,进行模型开挖,模型求解平衡,模拟煤层开挖,得到应力分布数据;
第三步:计算应力随空间分布数据和应力随时间分布数据,根据应力分布数据,对空间和时间求导,得到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应力梯度和开采时间上的垂直应力梯度;
第四步:划分冲击危险区域,把K1或K2异常偏离零值的区域划分为冲击危险区域。
第五步:工作面开采之后,根据步骤四数值模拟划分的冲击危险区域,对此区域进行实时在线应力监测,得到监测区域的应力场,重复步骤一至四,收集地质资料,根据应力数据进行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以及预测预警。
本发明根据梯度与煤岩体冲击破坏情况存在耦合关系来预测预警冲击地压。应力梯度一般稳定于零值上下,应力梯度出现偏离零值较大的情况即应力梯度异常时,会出现煤岩体冲击破坏。根据应力梯度异常情况划分冲击危险区域,应力梯度异常的区域为冲击危险区域。本方法适用性强,准确性高,能够准确的预测预警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保证矿井财产安全和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对于煤矿安全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二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垂直应力集中系数与梯度的模拟分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力梯度是指煤岩的应力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速率,是“应力-时间”曲线或“应力-空间”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斜率,即是应力对时间或空间的变化率,单位分别为MPa/min、MPa/m。
在图1中,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开采之前,收集地质资料,包括根据钻孔勘探取样得到的各岩层的名称,岩层厚度、密度、内聚力、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抗拉强度、泊松比、内摩擦角和根据矿井实际开采情况得到的矿井开采与工作面布置数据;
第二步:采动数值模拟,如图2所示,其步骤包括:建立模型网络,模块参数设置,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设置,模型初始平衡,进行模型开挖,模型求解平衡,模拟煤层开挖,得到应力分布数据;
第三步:计算应力随空间分布数据和应力随时间分布数据,根据应力分布数据,对时间或空间求导,得到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应力梯度和开采时间上的垂直应力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39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综采工作面煤帮锚杆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