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代竹人行桁架桥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4500.7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2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向中富;王承启;黄海东;向南;陈思甜;蒋彦涛;徐略勤;潘正华;肖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6/00 | 分类号: | E01D6/00;E01D19/00;E01D10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代 竹人行 桁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现代人行、景观使用的装配式现代竹人行桁架桥。
背景技术
重组竹又称重竹,是一种将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成型的一种竹质新材料,具体是指将竹片或竹条(原竹)碾压疏松后,经施胶、顺纹组坯、加压胶合而成的型材。具有密度小、强度大、韧性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当今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主题背景下,“重组竹”成为了一种代替钢材和混凝土等高污染、高能耗材料的现代、新型绿色建材。我国竹材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第二森林”美称,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竹国。将竹材这一自然资源应用于土木工程,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使用,发展新型竹结构体系,可以实现“以竹代木”“以木代钢”,不仅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竹产业的发展,提高竹产业的发展,提高竹产业在社会市场的竞争力。
一单位申请了CN201210321015.9的发明专利,开发了一种现代重组竹结构(申请人现与该单位为“大跨度竹质工程构件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级项目(项目编号:201204701)同一课题组),该发明属于一种连续胶合竹层板与竹层合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竹材的采集、竹秆锯截、竹筒破条、竹条的加工、竹条的定厚开片、浸胶与沥胶、竹片二次干燥、竹片错缝组坯、预组单元宽度的拼接、热压成型、定向胶合竹层板制造、竹层合板制造等步骤。本发明的方法可制造长度连续,宽度可设计、性能分级的连续胶合竹层板;以连续胶合竹层板为原料制造方向不同的定向竹层板;以不同方向的定向胶合竹层板可设计和制造竹层合板,该方法扩大了竹材的应用范围,制成胶合竹层板和竹层合板符合工程材料的要求,性能可靠,质量好。同时该材料制得的小杆件,具有拉压性能非常优异的特点,故如何围绕该重组竹材料的特性,进一步开发适于实用的建筑产品,成为有待考虑的问题。
桁架桥,是指以桁架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桁架桥一般由主桥架、上下水平纵向联结系、桥门架和中间横撑架以及桥面系组成。在桁架中,弦杆是组成桁架外围的的杆件,包括上弦杆和下弦杆,连接上、下弦杆的杆件叫腹杆,按腹杆方向之不同又区分为斜杆和竖杆。弦杆与腹杆所在的平面就叫主桁平面。大跨度桥架的桥高沿跨径方向变化,形成曲弦桁架;中、小跨度采用不变的桁高,即所谓平弦桁架或直弦桁架。桁架桥的桥身由连接杆件连接构成,能够将承载力转化为连接杆件的拉压力,但其施工一般较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故一般在跨度较大的如跨江大桥等地方使用。而对于现代社会市区、景区或者偏远山区中经常使用的跨度较小的人行天桥,一般采用钢材修建,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修建。
故申请人想到,如果能够设计一种采用现代重组竹为材料制得的人行桁架桥,则可以用竹木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材料,以节省成本,扩大重组竹应用范围,并能够保证桥梁质量。同时,在该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怎样解决方便构件连接,简化施工工艺,节省施工时间,以及保证桥梁质量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构件连接,施工简单快捷,便于模数化生产,且桥梁质量稳定可靠的现代竹人行桁架桥,使其得到的人行桁架桥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的特点,满足桥梁结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的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现代竹人行桁架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制得的一对桥墩;固定在桥墩的两列钢材料构成的安装支座,连接在安装支座上,由钢质材料的球节点构件和重组竹材料的连接杆构成的主桁架,还包括由重组竹材料制得的桥面板和栏杆。
具体地说,本现代竹人行桁架桥,包括:
桥墩,桥墩为混凝土制得且为相对设置的一对,且两个桥墩相对一侧上部各具有一个内凹形成的安装台阶;
安装支座,安装支座为钢材料构成,安装支座具有两列且对称设置在对应桥墩的安装台阶上,安装支座包括一个水平设置的底板,平行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承载板,底板和承载板各自往正对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有一对支耳且靠水平设置的支耳铰轴穿过支耳实现可转动连接,承载板上表面具有两块竖直设置且相互垂直且交叉的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上表面为弧形面且位于同一球形面上,底板周边靠螺栓向下固定到安装台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45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