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7136.X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9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海;陈淑环;蔡昭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12 | 分类号: | G09B2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6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风 演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教学教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东起兰州市,经青海省会西宁后折向北穿越祁连山山脉进入甘肃省河西走廊西行,沿古丝绸之路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线路正线全长1777km。沿线主要风口包括安西风口、烟墩风口、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口。全线经过大风区的长度合计约330km,其中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的风力最为强劲,最大风速可达60m/s,是全世界内陆铁路风速最高的地区。既有兰新铁路、南疆铁路经常遭受大风危害,有大风吹翻棚车的记录多次,甚至有客车被吹翻的情况,既有铁路,路堤、路堑边坡以及桥梁、线路标志等被风蚀,背风地段路堑遭沙埋,沿途路基多设有挡风墙进行防护。大风问题是该段线路面临的重要问题,给铁路的运输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保证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列车安全、快速、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限速和停轮,在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的核心区设置了防风明洞,防风明洞背风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可以通风采光以及缓解列车通过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有效缓解列车运行时对洞壁产生的冲击力。
很多人不明白在防风明洞背风的一侧开设的通风孔是怎么缓解列车通过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有效缓解列车运行时对洞壁产生的冲击力,主要是因为这一排气减压过程不能直观的视觉观察到,特别是教学中,学生不容易理解该过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能够清楚演示列车通过时的防风明洞排气减压过程,便于教学和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包括设有带防风明洞模型的列车轨道模型、列车模型,所述防风明洞模型侧面设有通风孔,所述列车轨道模型底面与烟雾或水雾发生装置连通。
可选地,所述列车轨道模型底面通过水雾通道与至少一个超声波水雾发生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列车轨道模型底面与至少一个烟雾发生装置连通,所述烟雾发生装置采用舞台烟雾发生器或利用干冰升华产生烟雾。
可选地,所述通风孔外侧装有遮蔽盖,所述遮蔽盖能够绕固定在所述通风孔附近的遮蔽盖转动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通风孔上装有遮挡网。
可选地,所述通风孔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列车轨道模型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模拟列车运行时的发声装置。
可选地,在所述防风明洞模型的入口处,设有列车信号指示灯。
可选地,还包括原理展示板和录制了真人解说声音的播放器。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利用在列车通过时通风孔排出的烟雾或水雾,来直观的展示列车通过时通风孔有效缓解列车运行时对洞壁产生的冲击力,能够加强学生对防风明洞的原理与作用的认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蔽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挡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四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五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六种防风明洞演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7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