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8771.X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6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梓埕;章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张颖玲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如一体机、平板电脑普遍使用一个支撑臂的金属支架,且支撑臂 相对于电子设备呈中心对称设计,旋转时容易出现不稳定、以及旋转电子设备 时着力点受到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连接体和底座;
所述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 面显露;
所述连接体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 背;
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区域;
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中心所在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二 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中心的所述第一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长 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长度;所述本体的所述显示屏的第一边平行于所述底 座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位置;所述 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第三位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内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位 置到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形成的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还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和第三转动组 件;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 本体的第二表面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相对于所 述本体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 底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能够沿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所述第三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 底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沿所述第三转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所述第 二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连接件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距离形成的线上;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 滑动凹槽内且能在所示滑动凹槽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向所述第二支撑件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撑件 的所述第一端从当前位置向所述滑动凹槽的第一极限位置方向滑动,所述本体 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形成的角度逐渐变大;
所述第一支撑件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 述第一端从当前位置向所述滑动凹槽的第二极限位置方向滑动,所述本体的第 二表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形成的角度逐渐变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本体与底座之间通过连接 体连接,该连接体设置于电子设备本体的一端,该连接体为连接杆结构,通过 使连接体相对于电子设备本体转动,可以使电子设备本体远离用户侧或靠近用 户侧,同时,电子设备本体朝向用户的角度也会相应调整。本发明实施例的电 子设备,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适用体验,更适合用户观 看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 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本体00、连接体和底座06;
所述本体00还包括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在所述本体00 的第一表面显露;也就是说,电子设备本体00中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在面向 用户侧显露,以方便用户观看显示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87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