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液/气量测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9028.6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月妙;曹胜飞;谢敬礼;马利科;高敏;宗自华;陈亮;赵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缓冲 材料 试验 台架 气量 收集 系统 | ||
1.一种用于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液/气量测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控制装置(1)、储液控制装置(2)、称量装置(3)、计量装置(4)、液体量测收集装置(5)、气体量测收集装置(6)和缓冲材料多场耦合大型试验台架装置(7);加压控制装置(1)的出口与储液控制装置(2)的进液端相连通;储液控制装置(2)的出液端与计量装置(4)中的进液端相连通,计量装置(4)中的出液端与缓冲材料多场耦合大型试验台架装置(7)进液端相连通;计量装置(4)的进液/气端与缓冲材料多场耦合大型试验台架装置(7)顶部的排泄孔连通,计量装置(4)中的出液/气端与气体量测收集装置(6)的进液/气端、液体量测收集装置(5)的液体两端连通;称量装置(3)安放在储液控制装置(2)、液体量测收集装置(5)的底部;所述储液控制装置(2)包括第一出液阀(8)、出液管(10)、承压液体(11)、承压容器(12)、压力表(14)、进气阀(15)、进气管(16);承压容器(12)的容器上端安装有压力表(14),承压容器(12)与压力表(14)之间设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设有进气阀(15);出液管(10)上设有第一出液阀(8),出液管(10)通过第一出液管线(17)与计量装置(4)相连通,承压容器(12)上刻有最高警戒线(9)和最低警戒线(13),承压容器(12)内盛有承压液体(11),承压液体(11)高度介于最高警戒线(9)和最低警戒线(13)之间;
所述计量装置(4)包括进液阀(19)、进液记录仪(20)、支架(21)、第二出液阀(22)、出液/气记录仪(24)和第三出液阀(26);计量装置(4)的第一进液管线(18)的一端与储液控制装置(2)的第一出液管线(17)连通,进液记录录仪(20)与出液/气记录仪(24)安装在支架(21)内,进液记录仪(20)连接有第一进液管线(18)和第二出液管线(27),第一进液管线(18)上设有进液阀(19),第二出液管线(27)上设有第三出液阀(26);出液/气记录仪(24)连接有出液/气管线(23)和进液/气管线(25),出液/气管线(23)上设有第二出液阀(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液/气量测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量测收集装置(5)包括液体量测收集瓶(35)、第三阀门(33)和溢气阀(34);液体量测收集瓶(35)通过第二进液/气管线(28)与计量装置(4)的第二出液管线(27)连通,液体量测收集瓶(35)的瓶口处设有半透膜(30),第二进液/气管线(28)与液体量测收集瓶(35)瓶口间设有第一阀门(29),出气管线(32)与液体量测收集瓶(35)瓶口间设有第二阀门(31);液体量测收集瓶(35)瓶颈处设有第三阀门(33);液体量测收集瓶(35)的上端设有溢气阀(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液/气量测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量测收集装置(6)包括抽气阀(40)、传感器(43)、带刻度量管(45)、量管(46)、储气囊(47);气体量测收集装置(6)的进气管线(36)的一端与液体量测收集装置(5)的出气管线(32)的连通,进气管线(36)上设有第四阀门(38);储气囊(47)的上端设有抽气阀(40);储气囊(47)底部管线内设有传感器(43);带刻度量管(45)上设有第六阀门(41);量管(46)上设有第七阀门(42);带刻度量管(45)与量管(46)之间的管路设有第八阀门(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液/气量测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控制装置(1)中填充氮气或者氩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液/气量测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控制装置(2)中的承压液体(11)是蒸馏水、去离子水、原状地下水或盐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液/气量测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压容器(12)内壁衬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90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