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型企业应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0616.1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锋;邱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企业 应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型企业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在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采用企业级的即时通信平台或软件既可以满足内部员工的沟通需求,又可以解决公司制度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目前企业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单机应用模式、T/S(Terminal/Server,终端机/服务器)模式、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络模式。
其中,单机应用模式的特点是系统操作方便,无需依赖于网络环境,可充分发挥客户端设备的各项资源,如MS Office等等;T/S模式的特点是有一个或多个中央应用服务器集中处理全部业务信息,终端通过网络连接中央应用服务器,并与其进行数据交互。C/S模式的特点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对接收到的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B/S模式的特点是客户端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上安装Oracle、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便可以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对等网络模式的特点是使两台或多台计算机直接互联,网上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既可以作为服务器,又可以作为客户端,无主从之分,每台计算机都可以调用其他计算机的特定资源,如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等等,互相配合完成特定的大型任务。
实际应用中,发明人发现,上述各应用模式存在各自的缺陷,具体的:对于单机应用模式,因为其不适应于网络,所以各个终端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从而难以实现企业中各业务间的结合与管理;对于T/S模式,由于其全部的业务信息集中于中央应用服务器上,所以当终端机数量增大时,中央应用服务器的负荷会剧增,从而导致中央应用服务器的处理效率降低;对于C/S模式,由于需要在其客户端上安装专门的客户端安装程序,因此一旦软件系统升级,每台客户端都要安装客户端程序,系统升级和维护较为复杂;对于B/S模式,由于其依赖浏览器,而浏览器的版本繁多,很多浏览器核心架构差别也很大,因此会导致对于网页的兼容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等网络模式,由于各个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各自的资源,所以存在资源保密性差、文件管理分散等问题。综上所述,目前实际应用中还没有一种高效的企业应用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型企业应用系统,能够解决现有企业应用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型企业应用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服务器、群组服务器、及客户端工作平台;
所述中央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群组服务器及所述客户端工作平台进行控制管理;
所述群组服务器与所述中央服务器连接,用于执行预设的高级管理任务;
所述客户端工作平台与所述群组服务器连接,用于执行系统操作、进行应用实现并接受所述中央服务器和/或所述群组服务器的管理。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型企业应用系统,通过由中央服务器统一管理群组服务器和客户端工作平台,群组服务器管理客户端工作平台,并执行预设的高级管理任务,客户端工作平台执行系统操作,实现了中央服务器、群组服务器和客户端工作平台的相互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中央服务器的统一管理、群组服务器的高级管理以及客户端工作平台的操作执行,从而可以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进而提高了企业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混合型企业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0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