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站结构和泵站进出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1529.8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2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季洪金;唐群;徐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3B5/00 | 分类号: | E03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站 结构 进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站整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站结构和泵站进出水方法。
背景技术
泵站从进水至出水主要构筑物有:进水箱涵、格栅井、进水渐扩管、泵房集水井、出水高位闸门井及出水渐扩管,最理想的泵站进水方法是:平面上进水管和出水管直进直出,最终排入河道或下游管道;竖向上每一个构筑物标高逐步降低,至最深处一次性提升。在实际工程中,狭小的用地不足以按常规设计布置泵站总平面。一是若将所有泵站地下构筑物平铺,加上布置泵站道路、绿化、管理用房、配电间等,整个泵站占地面积会非常大。二是如果泵站进水箱涵中心线和泵站出水箱涵中心线夹角偏小,容易造成水流以较大的惯性,在进水渐扩管、泵房集水池或者出水渐扩管中的某一构筑物内形成沿外壁的较强流动,造成流态不稳,会形成漩涡漏斗,影响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加上环评控制部分构筑物位置要求、周边现状建构筑物的施工安全距离、泵站规划用地受限等一系列因素,现有的泵站结构以及泵站进出水方法无法在上述的种种不利因素的条件,进行实施和应用。
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开发一种占地面积小,水流流态较为平稳,适应能力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泵站结构和泵站进出水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占地面积小,水流流态较为平稳,适应能力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泵站结构和泵站进出水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站结构,包括泵房主体和水泵机组,所述泵房主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进水底层、集水中间层和机电控制顶层,所述进水底层上设置有用于导入外部水流的进水口和用于将所述水流导入所述集水中间层的配水口,所述配水口导通设置在所述集水中间层的底板上;所述水泵机组的电机头设置在所述机电控制顶层中,所述水泵机组的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集水中间层中,在所述集水中间层的四周外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水流导出的出水压力井,所述水泵机组的出水管道导通连接至所述出水压力井中,所述水流由所述进水底层进入所述集水中间层后,由所述水泵机组提升导入至所述出水压力井中对外进行输出。
较佳的,所述集水中间层为圆筒状,所述出水压力井为圆弧横条状,所述出水压力井贴合布置在所述集水中间层外周侧的上部,所述水泵机组的进水管道的进水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集水中间层的底板的位置上。
较佳的,所述配水口设置在所述集水中间层底板的中心位置上,多组所述水泵机组以所述配水口为中心布置在所述泵房主体的内部四周上,所述水泵机组的出水管道均倾向于所述出水压力井的出水口方向布置。
较佳的,在所述集水中间层的底板上还设置有一整流套筒和多块导流板,所述整流套筒对接在所述配水口上,所述导流板沿所述集水中间层的底板径向布置,相邻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分流导流的引流直线渠道,所述水泵机组的进水管道的进水口对应设置在所述引流直线渠道上,所述水流由所述整流套筒中溢出后分流进入各所述引流直线渠道之中,由各所述进水管道进行提升输出。
较佳的,所述集水中间层的顶板上还设置有用于穿设电缆的电缆夹层。
较佳的,所述泵站结构还包括进水格栅、进水箱涵和出水渐扩管,所述进水箱涵通过所述进水格栅连接所述进水底层的进水口,所述出水渐扩管导通设置在所述出水压力井上。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泵站进出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水流直接跌水进入泵房主体的进水底层;
步骤二、水流上翻进入所述泵房主体的集水中间层;
步骤三、集水中间层内的水流由水泵机组提升后排入出水压力井;
步骤四、由所述出水压力井对外进行排出。
较佳的,所述步骤一至步骤四是在上述的泵站结构上进行实施的。
在本发明中,进水箱涵中的水流经进水格栅后直接进入泵房主体的进水底层,通过进水底层上配水孔上翻进入所述泵房主体的集水中间层,由集水中间层的整流套筒,向四周辐射分流至各引流直线渠道中,再通过水泵机组提升后排入出水压力井,最终经出水渐扩管排入河道或下游管道。
本发明的泵站结构和泵站进出水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人发现,目前泵站的进水、出水基本在一个平面上完成,即直进直出或斜进直出,所需占地面积较大,在实际工程中,狭小的用地不足以按常规设计布置泵站总平面,存在有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缺陷和不足。为了克服该缺陷和补正,本申请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以“底部中心配水、上部四周出水”的全新进水方式为基本思路,研发出了实现了占地面积小,水流流态较为平稳,适应能力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泵站结构和泵站进出水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1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水道防堵防味阀门
- 下一篇:构筑物污泥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