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尿素和UAN液态尿素的联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2095.3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7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赵培军;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C9/00 | 分类号: | C05C9/00;C05C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203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尿素 uan 液态 联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尿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尿素和UAN液态尿素的联产装置。
背景技术
UAN是一种无压氮肥溶液。它是分别将68%-75%的尿素溶液和75%-95%的硝铵溶液及防腐试剂经过计量,然后混合、冷却得到。现阶段由于固体尿素及硝铵的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导致颗粒尿素产品价格下滑,UAN在国外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借此需要有一种既能生产UAN液氮肥,又可以生产颗粒尿素的装置来降低工厂生产成本,使工厂的产品多样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实际的生产中,利用现有的水溶液全循环装置只能产出颗粒尿素和一定浓度的液态尿素溶液的一种,若要同时生产出合格的颗粒尿素以及所需浓度的液态尿素,需要有各自不同的生产线,投资大、成本高,且不利于生产的集中化管理。由于UAN液氮肥和颗粒尿素价格的波动,就需要时刻对两种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要保证颗粒尿素的质量达标,来满足市场的要求;又要根据情况来调整液态尿素的浓度,以降低UAN的生产成本。
如果上述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企业将不能让产品结构合理化,带动产业链的进行,进而导致公司效益下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颗粒尿素和UAN液态尿素的联产装置,实现既能单独生产颗粒尿素或所需浓度的液态尿素,又能在不减负荷的情况下联产颗粒尿素和所需浓度的液态尿素的效果,实现企业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尿素和UAN液态尿素的联产装置,包括闪蒸系统和蒸发造粒系统,所述闪蒸系统包括:闪蒸加热器、闪蒸分离器、尿液槽、尿液中转泵以及尿液缓冲槽,所述闪蒸加热器的进口端与尿液输送管路连接,闪蒸加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闪蒸分离器的液相进口端连接,所述尿液槽内分为尿液事故室和尿液新鲜室,所述所述闪蒸分离器的液相进口端与闪蒸加热器的出口端连接,闪蒸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端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调节阀;所述闪蒸分离器的液相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截止阀与蒸发造粒系统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二截止阀与尿液新鲜室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尿液新鲜室的出口端与尿液中转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尿液中转泵的出口端分为三路,一路通过第一调节阀与蒸发造粒系统连接,一路通过第二调节阀与尿液缓冲槽连接,一路与尿液事故室的进口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蒸发造粒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一段蒸发闪蒸加热器、一段蒸发分离器、二段蒸发闪蒸加热器、二段蒸发分离器、熔融泵以及造粒塔,所述一段蒸发分离器的液相进口端分为两路,一路与闪蒸分离器的液相出口端通过第一截止阀连接,一路与中转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一调节阀连接。
进一步,所述闪蒸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端连接有闪蒸表冷器。
进一步,所述尿液事故室的出口端通过尿液槽回收泵与闪蒸加热器的进口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尿液槽内的尿液事故室与尿液新鲜室通过隔板分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将来自低压的尿素溶液进入到闪蒸分离器进行闪蒸,通过控制闪蒸加热器的温度,以及利用闪蒸分离器气相出口的压力调节阀来调节闪蒸分离器内的真空度,从而调节进入尿液新鲜室的尿液浓度,以达到UAN液氮肥配置所需要的浓度;尿液新鲜室内的尿液通过尿液中转泵,部分送至蒸发造粒系统,通过第一调节阀来控制进入蒸发的量,经蒸发浓缩后去造粒;部分送至尿液缓冲槽贮存,用来配置UAN液氮肥,通过第二调节阀来控制流量,以及尿液新鲜室的液位,防止闪蒸分离器破真空;开车初期或事故时,可以通过尿液中转泵副线送至尿液事故室,通过与尿液事故室连接的尿液回收泵送回闪蒸加热器回收利用。
本发明既能单独生产颗粒尿素或UAN所需浓度的液态尿素,又能在不减负荷的情况下联产颗粒尿素和所需浓度的液态尿素,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企业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设计通过尿液中转泵使尿液进入蒸发造粒系统的过料稳定,减少了缩二脲的生成,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2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