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制智能影音设备的智能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2182.9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齐路;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H04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智能 影音 设备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制智能影音设备的智能耳机;其通过移动终端和云端服务 器,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交互,完成智能影音设备的管理功能,其属于一种物联网 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对于家庭影音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响 发烧友的人群也逐年上升。众多的影音设备中,以“胆机”为例,在发烧音响圈胆 机这一看似老旧过时的设备却备受推崇,深受很多音响发烧友的喜爱,为什么胆机 会有如此不可取代的地位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胆机”。
所谓“胆机”即电子管放大器在音响界的俗称。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 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 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用1.8 万只电子管,占地170m*2,重30t,耗电150kW。
电子管缺点很多,比如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只有几千小时)、 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需要高压电源而且失真高。电子管放大器综合失真指 数THD一般高达2%-4%。在晶体管产生后,由于“体积小,耗电省”很快便取代了电 子管,技术的进步,导致电子管从兴旺走向衰败。在大部分领域都已被淘汰,但在 音乐欣赏领域仍然活跃,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电子管机高达2%-4%的失真部分,主要是偶次谐波失真,而正是这些丰富的 偶次谐波加在音频信号上,使其听起来感觉醇厚悦耳。而晶体管机虽然THD能做到很 低,比如0.1%甚至更低可以说是高保真,但晶体管自身无法产生偶次谐波,而且奇 次谐波比电子管高。从听感上来说,人耳对奇次谐波失真比较敏感,主观上会感觉 生硬,排斥;但偶次谐波失真给人的感觉则比较柔和,人耳容易接受,另一例子同 样说明这一点:钢琴迷人的音色,也是因为琴声含有丰富的偶次谐波。
可见虽然从失真等技术指标来说,晶体管要优于电子管,但电子管的失真属于 偶次波,所以在音频领域电子管以其可听性好,声音圆润而得到众多人们的喜欢。 也成为对音乐更高追求人士的追捧。比如在高端领域里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话筒 放大器等等,都是以温暖柔和的声音特色而倍受推崇。
但是由于电子管自身的工作原理,其存在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一块被加热的 金属板,当它的温度达到摄氏800度以上时,会形成电子的加速运动,以至能够摆脱 金属板本身对它们的吸引而逃逸到金属表面以外的空间。若在这一空间加上一个十 几至几万伏的正向电压(踏雪留痕在上面说到的显象管,阳极上就加有7000--27000 伏的高压),这些电子就会被吸引飞向正向电压极,流经电源而形成回路电流。电 子管工作是需要阴极金属板达到一定温度时,电子发射状态才能良好。
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胆机的工作就必须要预热,只有进行一段时间的预热才可 以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通常胆机预热到最佳状态至少需要30分钟,有的需要1小时。 但人们需要听音乐时,往往来不及提前开机预热,而若等到家要听音乐的时候再预 热,又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在国内一些音响论坛上可以看到发烧友对此问题的抱怨。
比如:“胆机刚开机的时候声音实在不咋地,20分钟以后声音才开始慢慢好起 来,等到声音走上正道的时候,已经过1小时了。贝多芬一首交响曲也演完了。而这 里的声音才刚好!所以,胆机这个东东虽然声音很好,但是它启动得太晚了。”
“开机2个小时后状态基本稳定,声音也有很大改观(好听而且耐听),但最近 每天加班到8点回家,预热到状态后听半个小时就必须睡觉了,实在是想解决这个矛 盾啊。”
有的用户甚至是回家前先通知家人开机预热,等到家了再听。可见胆机的这种 需要预热的问题还是很普遍且急待解决的。但对于家中无人且每天正常上下班的人 们而言,让家人帮忙开机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仅如此,其实很多晶体管功放一样需要预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美国品牌的 cd解码和前级没有电源开关,你去看它们的说明书的话,厂家会建议你最好永远通 电,不要关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2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