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减震自动调节式复合碳纤维棒球棒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2787.8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6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廖元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9/50 | 分类号: | A63B59/50;A63B60/04;A63B60/54;A63B102/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减震 自动 调节 复合 碳纤维 棒球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棒球棒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动态减震自动调节式复合碳纤维棒球棒。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棒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以其技巧性高、刺激性强等特点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在棒球运动中,棒球棒系用来供使用者将高速来球挥击出去之工具,因此,较佳之棒球棒必须具备质量轻、刚性强、弹性佳以及吸震能力好等优点,且棒球棒表面亦必须能够承受高速球体瞬间之巨大冲击力量。
目前,传统的棒球棒主要有木质实心结构和金属材质或是复合材质之空心结构两大类,其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均包括有供击球的打击部和供人手握持的手柄部,该手柄部与打击部连接。在击球时,球体给棒球棒的反作用力完全作用在前述打击部上,所产生的震动沿前述连接部传导至手柄部,然而,目前的棒球棒其各个位置上的重量是固定不变的,导致减震效果较差,对使用者手心造成的震动感也较强,令使用者感觉不舒适,极易产生疲劳酸痛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减震自动调节式复合碳纤维棒球棒,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棒球棒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减震自动调节式复合碳纤维棒球棒,包括有本体以及中空管体;该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质,该本体包括有手柄部和打击部,手柄部的前端与打击部的尾端连接,该本体具有一中空腔体,该中空腔体由手柄部的尾端面延伸至打击部的前端面;该中空管体设置于中空腔体内,中空管体的两端分别与手柄部的尾端和打击部的前端连接,中空管体的前段部分位于打击部内,中空管体的后段部分位于手柄部内,该中空管体内填充有多个配重颗粒,该多个配重颗粒占据中空管体之内部的部分空间,随本体的挥动,该多个配重颗粒来回活动于中空管体的前端和后端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柄部的尾端设置有后塞,该后塞与中空腔体的后端开口螺合连接并封盖住中空腔体的后端开口,且后塞封盖住中空管体的后端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塞的内端面凹设有凹位,该中空管体的后端插装在凹位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击部的前端设置有端盖,该端盖封盖住中空腔体的前端开口,该端盖上设置有螺母件,该螺母件封盖住中空管体的前端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母件的内端面凹设有凹位,该中空管体的前端插装在凹位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管体与中空腔体同轴设置并悬空在中空腔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配重颗粒均为铅材质的球状颗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配重颗粒占据的空间小于等于中空管体内部空间的一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中空管体设置于中空腔体内,并配合在中空管体内填充有多个配重颗粒,当手抓手柄部利用打击部击打棒球时,多个配重颗粒在惯性的作用下向中空管体的前端移动并全部集合到中空管体的前端内部,从而使得打击部的重量骤然增加来对抗棒球的冲击力,使得击打棒球更加省力,并可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实现了动态减震的自动调节,减震效果更好,产品使用起来更加地舒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图1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手柄部
12、打击部 101、中空腔体
20、中空管体 30、配重颗粒
40、后塞 41、凹位
50、端盖 60、螺母件
61、凹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本体10以及中空管体20。
该本体10为复合碳纤维材质,该本体10包括有手柄部11和打击部12,手柄部11的前端与打击部12的尾端连接,该本体10具有一中空腔体101,该中空腔体101由手柄部11的尾端面延伸至打击部12的前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27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