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瑕疵检出的光学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5045.0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嘉骏;方志恒;蔡维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瑕疵 检出 光学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光学检测设备,尤指一种可检出多种表面瑕疵的光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观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可由量产的概念说起。量产为大量生产(MassProduction)的缩写,其概念很早即出现于人类的社会,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但量产的实行受制于规格化的先决条件。在规格化尚未能达成之前,量产的对象仅限于低技术、低精密度的产业,如砖块、玻璃等简单产品。随着规格化的普及、分工越细,量产所能处理的对象也同时增多。然而随之精密工业所带来的高规格的需求,对于产品的质量亦需经过严密的检测始可符合一般供应链的标准。是以,如何对产品进行高精密度的检测,以提供高质量的产料输出,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OEM)及原始设计制造商(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ODM)们共同的课题。
精密检测,为自动化产线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不仅涉及产线良率的问题,亦是判定一个产线中整体设备效率(OverallEquipmentEffectiveness,OEE)的重要指标。随着饥饿营销的商业模式崛起,电子产品已朝向精品化、高单价的形式发展。过往可于检测中被忽略的细小缺陷,于现今标榜高规的产品中已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对于任何肉眼可及的瑕疵(甚或肉眼难以察觉的瑕疵),均必须于末端检测中被检出。于高精度的需求下,已知的检测设备明显已不能满足OEM及ODM厂商的需求。
已知的检测设备中,惯以使用多轴移动载台调整待测物品的位置、角度,藉以透过光学仪器对待测物品取像。然而透过多轴移动载台移动待测物品,须于该载台的单一方向移动至定点时,始可进行另一方向的调整,于检测的效率上多有受限,且载台于移动、旋转时容易产生震动,不适合用于精密检测。是以,为提升检测的精密度、增加表面瑕疵的检出率,于自动检测中逐渐采用相对高精密度的多轴机械臂取代忆知的多轴移动载台。有关于多轴机械臂的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M445176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一种检测装置,包含有影像扫描装置、以及多轴机械臂。该多轴机械臂可拾取待测物品至该影像扫描装置的可视区域范围内旋转该待测物品,使影像扫描装置能对该待测物品进行多面检测。基此,可提升检测过程中的精密度、并提升整体检测的效率。此外,于中国台湾第M453145号专利,其揭示一种自动光学检测机结构,是于机架内设有一用以抓取对象的六轴机械手臂,利用该六轴机械手臂进行对象的移动及旋转,并藉由光学检测模块进行表面检测,藉以增加检测作业的便利性。
又如中国第103728302号专利,揭示一种对象外观的自动检测设备。该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架、多轴机械手臂、光学检测模块、置物台、升降机构、及翻转机构。其中,该光学检测模块可藉由该多轴机械手臂带动产生位移及旋转,藉以对对象的外观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以上均为将多轴机械臂应用于影像检测的实例。另外于中国台湾第M454539号专利,揭示一种用于待测物品外观的影像感测装置,包含有影像传感器、承载台、以及影像感测轨道。该承载台用以承载该影像传感器,并于在该影像感测轨道上移动时同时撷取待测物品的影像。其中,该影像感测轨道对应于该待测物品的形状设置,于转折处时可针对该倒角区域等距取像,于拍摄该倒角区域时可维持相同的景深(Depthoffield),减少检测时影像失真的情况。
以上的前案技术均可有效地提升检测的效率及瑕疵的检出率,惟,所述前案技术于实际上进行检测时,针对特定瑕疵虽然能够具备优秀的检出率,却不足以应付所有可能于待测物品表面上出现应检而未检出的瑕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瑕疵检出的光学检测设备,可检出待测物品的表面上所有可能出现的难检瑕疵,藉以有效提升瑕疵产品的检出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5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