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命环境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6268.9 | 申请日: | 2014-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0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湘娟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8;C12M1/3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命 环境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等生命环境实验室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命环境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信息化最初在物联网解决的思路就是移动,需要移动计算、需要智能识别,从2004年以后在医疗行业兴起的移动医疗的热潮,移动医疗核心是管理观念的转变,从业务系统转向对象管理,这也是物联网的最先的原动力。在医疗物联网的研究应用中得出了非常重要的想法,所有的系统要基于对象。在医疗行业最重要的对象就是病人,围绕病人的是医生、护士、药品、器械,所有跟病人有关的系统,如果我们把这些系统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序的管理得到了基本的效果是所有的对象都是有序地进行,在控制下进行运作,这样医院的基本医疗安全、质量就得到了保障,这是简约数字医疗战略的物联网。所以无论是应用物联网技术,还是应用对象管理的技术,要简单、简化。简约有三个含义,首先是简单,第二是标准化,第三是有可靠性的。
但是,现有的医疗物联网平台无法实现仪器设备的联网,管理和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命环境管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医疗物联网平台无法实现仪器设备的联网,管理和监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命环境管理系统包括三元混合气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单气内混合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液氮瓶内液氮含量及温度监控模块、实验室环境监控模块、电子看板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WIFI通信;
所述的三元混合气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包括高精度温度传感装置和内置组液一体化传感装置,用于检测三元混合气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PH值及CO2浓度;
所述的单气内混合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包括高精度温度传感装置和内置组液一体化传感装置,用于检测单气内混合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PH值及CO2浓度;
所述的液氮瓶温度监控模块包括高性能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液氮瓶内氮气含量和液氮内的温度;
所述的实验室环境监控模块包括多参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实验室内温湿度、VOC含量、氧气含量和PM2.5值;
电子看板模块用于对监控数据的图形化,视觉化展示,所见即所得
INLEMS的管理软件包括多参数检测装置,用于对三元混合气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单气内混合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液氮瓶内液氮含量及温度监控模块、实验室环境监控模块的检测参数进行监控,在监控参数异常时发出警报的算法。同时,基于以上参数的获得,运用追溯方式实现对生命环境系统下胚胎的追溯和管理。
进一步,所述的三元混合气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采用N个串联为一组(根据实际设备确定N的确定数字)。
进一步,所述的单气内混合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采用1对多方式串联为一组。
进一步,所述的电子看板模块及系统软件具有颜色报警、声音报警、短信通知报警和自动拨打电话报警四种模式。
本发明的生命环境管理系统采用WIFI通信,无需布线,容易组网,监控参数可无限扩展,容易维护;系统具有多种报警模式,保证监控参数时时处于医生掌控;所有模块可自由扩展,监控参数可随时查询,实验室人员在追溯生命胚胎成长环境变化过程中变得简捷快速,监控数据同时可为生命科学研究所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命环境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元混合气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2、单气内混合培养箱温度、湿度、PH值及CO2监控模块;3、液氮瓶内液氮含量及温度监控模块;4、实验室环境监控模块;5、电子看板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湘娟,未经刘湘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6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