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式驱动对中液压缸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6864.7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4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范卫兵;汪振晓;薛敏;高岗;秦孝明;周晨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驱动 液压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驱动对中液压缸。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多桥转向系统中,为达到转向桥的转向目的,在增加转向梯形机构的基础上,大部分采用两端带球头的单作用式驱动液压缸和一个依靠气动或液压驱动的中位锁死机构。导致系统占用较大空间并且重量大,特别是对于轻型独立悬架越野汽车这种布置缺点更明显。而且现有的液压缸只是单纯的具有对中或驱动的功能,若要实现对中和驱动的双重功能,则需要布置多个功能的液压缸并且必须和一个现有的转向梯形配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布置灵活的集成式驱动对中液压缸。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液压缸壳体,所述液压缸壳体内设有横拉杆支撑缸筒、驱动缸筒和对中缸筒;所述横拉杆支撑缸筒内设有穿过横拉杆支撑缸筒的横拉杆,所述横拉杆一端伸出横拉杆支撑缸筒的部分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缸筒内设有驱动缸连杆,所述驱动缸连杆一端伸出驱动缸筒的部分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对中缸筒内设有对中缸连杆,所述对中缸连杆一端伸出对中缸筒的部分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块将横拉杆、驱动缸连杆和对中缸连杆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凑,传动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驱动缸筒和对中缸筒相对于横拉杆支撑缸筒平行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驱动缸筒内设有驱动缸活塞和分别设置在驱动缸活塞左右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液压缸壳体上开有驱动缸左助力油口和驱动缸右助力油口,所述第一油腔与驱动缸左助力油口相通,所述第二油腔与驱动缸右助力油口相通,所述驱动缸活塞与驱动缸连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驱动缸筒内设有与驱动缸连杆端部螺纹连接的磁环固定座和与驱动缸筒左侧通过螺纹连接的线性位移传感器固定座,所述磁环固定座左端孔内设有通过十字槽盘头螺钉紧固的磁环,用以实时感知驱动缸活塞的实际位置,所述的线性位移传感器固定座内设有线性位移传感器,通过紧钉螺钉防止线性位移传感器的轴向位移和周向旋转,所述的线性位移传感器左端设有线性位移传感器线束连接到驱动缸缸筒的外部。从而实现对控制系统实时发送驱动缸活塞(即驱动缸连杆)的具体位置,达到精确监控实时转向角度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对中缸筒内设有无杆端浮动活塞和有杆端浮动活塞,所述有杆端浮动活塞套设在对中缸连杆上并通过固定在对中缸连杆端部的连杆螺栓限位,所述无杆端浮动活塞左侧与对中缸筒内壁形成第三油腔,所述有杆端浮动活塞右侧与对中缸筒内壁形成第四油腔,所述无杆端浮动活塞与有杆端浮动活塞之间形成空气腔。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液压缸壳体上开有对中缸油口,所述对中缸筒缸体壁上设有内油道,所述对中缸油口与内油道入口相通,所述内油道包括连通对中缸筒内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第三油腔相通,所述第二出口与第四油腔相通;所述空气腔与通向大气的气孔相通;所述空气腔与第三油腔、第四油腔均不相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油道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设置,使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可以同时进油,进而满足对中缸筒的对中功能。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无杆端浮动活塞与有杆端浮动活塞之间设有左中位卡簧和右中位卡簧,所述左中位卡簧和右中位卡簧限位设置在对中缸筒内壁的凹槽内,所述左中位卡簧的左端与右中位卡簧的右端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连杆螺栓厚度相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左中位卡簧和右中位卡簧分别作为无杆端浮动活塞与有杆端浮动活塞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磁环固定座的左端与线性位移传感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构成驱动缸连杆在第一油腔中向左移动的有效行程,所述驱动缸活塞的右端与第一导向座的左端之间的距离构成驱动缸连杆在第二油腔内的有效行程,所述驱动缸连杆在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内的有效行程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无杆端浮动活塞的左端与设置在对中缸筒内的限位座的右端之间的最大距离构成对中缸连杆在第三油腔中向左移动的有效行程,所述有杆端浮动活塞的右端与第二导向座的左端之间的最大距离构成对中缸连杆在第四油腔中向右移动的有效行程,所述对中缸连杆在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内的有效行程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对中缸连杆在第三油腔或第四油腔内的有效行程比驱动缸连杆在第一油腔或第二油腔内的有效行程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6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