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8872.5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冯亮;尹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郑冀之;汤春龙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目标 用户 推荐 商品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根据用户的购物偏好来通过例如互联网向用户推荐商品。然而,对于初次使用购物网站、或者网上商户进行购物的用户来说,由于提供商品的计算机系统不知晓用户的购物偏好,因此难以向用户进行推荐。
目前已知的方案中,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获取用户的购物偏好:例如以平均或者随机的方式设置用户的购物偏好,又例如根据用户的在系统中的注册信息(诸如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来预测用户的购物偏好,又例如根据与该用户相关的外部数据源(例如,该用户在其它购物网站的历史行为)分析其购物偏好。
然而,上述通过已知手段构建购物偏好往往准确率较低、使用计算机资源较多、用户配合度较低、或者需要麻烦地与第三方进行合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将第一批用户的浏览日志作为训练数据,分析第一批用户的浏览日志,并对第一批用户进行聚类,得到多个用户类别,
步骤102:计算商品对于第一批用户的区分度,
步骤103:将区分度高的商品推荐给目标用户。
在步骤101中:
第一批用户的浏览日志的记录可以包括:IP地址、URL地址、时间和用户ID。
合并相同IP地址的记录,并过滤距离当前时间超过时间段T的浏览日志来形成训练数据。
建立用户和商品类别对应关系表,使得用户ID对应该用户浏览过的商品类别的序列。
计算每个用户的商品类别序列中的商品类别个数,并作余弦归一化,使数据映射到0至1的范围内,以用于建立用户矩阵C。
基于建立的用户矩阵C,采用K-Means方法进行多次聚类得到用户数据聚类中心集合Cen和各个聚类类别的用户类别集合Uset={U1,U2,U3,…,UK}。还可以选取损失值最小的聚类作为最后聚类结果。
在步骤102中:
计算商品对于第一批用户的区分度。这里,商品X的区分度In(X)可以根据用户类别的可预测性H(U)、根据第一批用户的反馈计算的用户类别的可预测性H(U|X)、商品的流行度来计算Pop(X)。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201:从目标用户获取反馈,并且根据该反馈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其中,将与该反馈一致的第一批用户中的第二批用户的浏览日志作为训练数据,分析第二批用户的浏览日志,并对第二批用户进行聚类,得到多个用户类别。
步骤202:计算商品对于第二批用户的区分度,并将区分度高的商品推荐给目标用户。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01:从目标用户获取反馈,并且根据该反馈查找与目标用户相似度高的用户。相似度计算方法可以是目标用户和训练数据中的用户对于相同商品反馈结果的比例。
步骤302:根据所述与目标用户相似度高的用户的用户类别判断目标用户的用户类别。
步骤303:根据确定的目标用户的用户类别来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例如,将该用户类别的所有用户的购买比例最高的商品推荐给目标用户。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系统,包括:
第一装置,将第一批用户的浏览日志作为训练数据,分析第一批用户的浏览日志,并对第一批用户进行聚类,得到多个用户类别,
第二装置,计算商品对于第一批用户的区分度,
第三装置,将区分度高的商品推荐给目标用户。
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四装置,从目标用户获取反馈,并且根据该反馈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其中,将与该反馈一致的第一批用户中的第二批用户的浏览日志作为训练数据,分析第二批用户的浏览日志,并对第二批用户进行聚类,得到多个用户类别,
第五装置,计算商品对于第二批用户的区分度,并将区分度高的商品推荐给目标用户。
向目标用户推荐商品的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六装置,从目标用户获取反馈,并且根据该反馈查找与目标用户相似度高的用户,以及
第七装置,根据所述与目标用户相似度高的用户的用户类别判断目标用户的用户类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88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租赁智能汽车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组合旅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