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插式桥梁伸缩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9884.X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斌;何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插式 桥梁 伸缩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伸缩缝装置,尤其是一种承插式桥梁伸缩缝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伸缩缝装置是指为满足桥梁变形要求,需在两梁端之间以及梁端与桥台之间设置伸缩缝装置。要求该伸缩缝装置既能满足桥梁平行和垂直于桥梁轴线方向的自由伸缩变形,又能保证车辆通过时平顺、无噪声,还要与桥梁主结构连接牢固,更要有很好的防水、防尘及检查维修的方便性。
目前,桥梁通常使用的伸缩缝结构多为对接型和支撑型结构。对接型伸缩缝的基本结构为将以沥青、木板、麻絮、橡胶等材料填塞缝隙,使其在任何状态下都处于压缩状态,以填充材料的拉压变形吸收梁体伸缩变形,同时保证桥面行车平顺;但此结构的填料易老化,从而发生断裂或脱落,导致伸缩缝功能失效。支撑型伸缩缝如常见的梳齿形钢板伸缩缝,其基本结构为配合连接的梳齿状支撑件相互交叉对插,并于齿的前端进行支承;该结构的伸缩缝造价较高,制造加工困难,防水能力弱,清洁工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上述各种技术方案的局限性,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用材经久耐用的承插式桥梁伸缩缝装置。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承插式桥梁伸缩缝装置由配合连接的支撑件组成,特别是,
所述支撑件由阴支撑件和阳支撑件构成,两者均为方形钢管,相互之间为动配合嵌套连接;
所述阴支撑件的底部为封闭状,且连接有与桥梁主结构固定连接的锚筋;
所述阳支撑件的底部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另一面连接有与桥梁主结构固定连接的锚筋。
作为承插式桥梁伸缩缝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阴支撑件和阳支撑件的各个侧壁间置有2~6mm的间隙。
优选地,阴支撑件开口端上侧面的端口为弧形;有利于减小其对车辆轮胎的不利影响。
优选地,阴支撑件的底部连接有的锚筋为与来车方向桥梁主结构固定连接的锚筋;利于加强其与桥梁的整体性,利于伸缩缝的整体牢固性与稳定性,保证其工作性能。
优选地,矩形钢板的另一面连接有的锚筋为与去车方向桥梁主结构固定连接的锚筋。
优选地,由阴支撑件和阳支撑件构成的支撑件为2只以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阴、阳支撑件之间的动配合嵌套连接,既满足了桥梁的自由伸缩变形,又保证了桥面行车的平顺。
2.结构合理、实用,用材经久耐用,且与桥梁主体结构的连接牢固。
3.由于阴、阳支撑件均为方形钢管,故其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并能实现有效的防水和排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c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的支撑件为2只以上时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承插式桥梁伸缩缝装置的构成如下:
支撑件为并排设置的3只。每只支撑件由配对连接的阴支撑件2和阳支撑件5构成,两者均为方形钢管,相互之间为动配合嵌套连接,阴支撑件2和阳支撑件5的各个侧壁间置有3(可为2~6)mm的间隙。阴支撑件2的底部为封闭状,且连接有与来车方向桥梁主结构1固定连接的锚筋8;阴支撑件2开口端上侧面的端口为弧形。阳支撑件5的底部为矩形钢板3,该矩形钢板3的另一面连接有与去车方向桥梁主结构7固定连接的锚筋4。
安装使用时,为了达到安装伸缩缝所必须的高程差,应保证来车方向桥梁主结构1的桥面铺装经一定长度的渐变坡达到和阴支撑件2的顶面相同高程,去车方向桥梁主结构7的桥面铺装的高程与阳支撑件5的顶面高程相同。安装时将阳支撑件5插入阴支撑件2中后,一起放置到安装位置,并通过锚筋8将阴支撑件2与来车方向桥梁主结构1固定连接、锚筋4将阳支撑件5的矩形钢板3与去车方向桥梁主结构7固定连接。伸缩缝安装完成后,在桥梁主结构的相邻端下方设置排水管6,以保证将流入伸缩缝装置的水引到桥梁排水通道中。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承插式桥梁伸缩缝装置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98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