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谷杂粮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0214.X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7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杨苗;何会;邹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95 | 分类号: | A23L2/39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2001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谷杂粮 固体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谷杂粮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五谷杂粮固体饮料包含杂粮粉、麦芽糊精、魔芋粉和/或葛根粉、稳定剂,优选还包含红枣粉、甜味剂、红枣香精和谷物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所述杂粮粉进行焙炒处理的步骤、挤压膨化步骤,和任选的沸腾造粒步骤。其中,所述麦芽糊精与其他配料组分一起在挤压膨化后添加,或者在可选的沸腾造粒步骤添加。本发明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的粒径分布范围为80~220μm,和/或休止角<35°。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的营养均衡、口感饱满、溶解性好、结块率低、流动性好、易于运输和储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谷杂粮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营养均衡、口感饱满、溶解性好、结块率低、流动性好、易于运输和储藏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即“五谷”是饮食与养生的根本,根据我国居民实际情况,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0年出版,第1章第4页)也特别强调了食用谷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作为膳食宝塔的塔基,五谷杂粮是最好的基础食物。合理食用杂粮,不仅能够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还能够改善人的身体体质,杂粮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但是,由于杂粮适口性差,同时受到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的限制,杂粮的精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饮料业市场日益繁荣,竞争激烈,其中固体饮料因其方便保存、便于携带、饮用方便的特点而被消费者认可。五谷杂粮固体饮料更因其丰富的营养及细腻的口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目前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口感虽好,但是风味不足或过于浓郁,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香味的要求。
CN102160623A公开了一种用荞麦粉、苦荞粉、莜麦粉、扁豆粉、豌豆粉经混合调浆、调节pH、中温α-淀粉酶酶解、脱色、调味、喷雾干燥等加工步骤加工而成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该饮料虽然溶解性及口感好,但是杂粮风味不明显,制备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
CN102100380A公开了一种将黑芝麻、葵花籽、燕麦、黑豆、黄豆、绿豆、糙米、麦仁、糯米、红薯、葡萄干等原料经过不同的方法进行熟化,再进行粉碎处理,最后按设定的配比将各物料均匀混合而制成的五谷杂粮饮料,该饮料产品虽然配料丰富,但熟化方法过于繁多,制备工艺较复杂,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成本也较高。
CN102813270A公开了一种用小米、玉米、燕麦、荞麦、红薯粉中至少一种谷物杂粮和黄豆、红豆、绿豆、黑豆、鹰嘴豆中的一种或多种豆类杂粮经粉碎、调湿、挤压膨化、粉碎、调配等步骤加工而成的五谷杂粮固体饮料,该方法制备的饮料虽然溶解性及口感好,但是杂粮风味欠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CN102551167A公开了一种以山药、藕粉、枸杞子、覆盆子、红枣、芝麻等为原料制备固体饮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处理步骤包括:首先对部分配料进行焙炒、然后粉碎混合、最后包装制成成品。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饮料产品制备工艺简单、营养丰富、经济节能,但风味及溶解性欠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ID201301172-A公开一种以日本青豆粉、糙米粉等为原料制备即食杂粮饮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处理步骤包括:清洗青豆、用热水浸泡青豆、手工或机械将青豆去皮、蒸制去皮青豆、干燥、粉碎、过筛、焙烤青豆粉,与其余配料混合均匀,再将所有配料统一干燥至一定含水量范围,最后进行包装制得成品。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饮料产品不仅制备工艺复杂,而且在风味和溶解性方面都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
WO2008073966A1也公开一种制备杂粮饮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将杂粮粉混合,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其他辅料,将粉体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粉体调成浆状,对浆状物进行干燥等处理,最后粉碎、添加其余配料混合均匀,包装即可制得成品。利用该方法制备的固体饮料虽营养丰富,溶解性较好,但是杂粮风味欠佳,无法满足消费者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02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