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脱水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0851.7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6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福伦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24/3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6300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脱水 固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修常温沥青表面层和道路养护修补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快速脱水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一般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摊铺、碾压时具可塑性、流动性,能被挤压至坑槽中不规则的地方。在行车和空气的作用下水分仅依靠挥发,沥青逐步变稠,常温沥青混合料颗粒之间的分布更加紧密,孔隙率减少,矿料相互的黏结更牢固,进而混合料的密度增大。这一过程需要几天时间,此后强度还会逐步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变形和强度会逐步稳定,达到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规范要求。而常温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于改性沥青自身的黏结性和黏附性高,从而与矿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料的内聚力和黏附力所构成的。它们使得矿料颗粒间不易分离,形成整体,也使混合料与原表面要有较高的粘着力而不易剥离、推移。二是混合料经碾压后快速固化,由于矿料颗粒间的嵌挤锁结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料的内摩擦力。常温沥青混合料这两部分力就构成其初期强度,并足以抵抗车辆荷载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快速脱水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传统改性乳化沥青混凝土脱水慢、不容易固化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快速脱水固化剂, 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物质:
粉末抗剥剂 10%-15%
矿粉 10%-20%
聚合物胶粉 20%-30%
硫铝酸盐水泥 50%-70%
所述粉末抗剥剂属非胺类有机化合物;所述矿粉为膨润粘土或高岭土或硅灰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聚合物胶粉为阳离子自交联改性的丙烯酸酯。
一种快速脱水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粉末抗剥剂、矿粉、聚合物胶粉和硫酸铝盐水泥在常温下混合,在搅拌锅中搅拌3~5分钟, 搅拌器转速为500~800转/分钟。
一种快速脱水固化剂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玄武岩集料、快速脱水固化剂放入搅拌锅里,搅拌均匀,快速脱水固化剂占玄武岩集料的1.5-5.5%;
步骤2)将水加入搅拌锅;
步骤3)将常温拌合沥青加入搅拌锅,形成混合料;
步骤4)将环形试模放在毛毡上,将混合料拌匀后立即倒入试模中并刮平,并夯实;
步骤5)计时,环形试模达到初凝后,将试件脱模;
步骤6)检测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固化剂具有强效的脱水性和快速固化能力,作为外加剂适量加入常温沥青混合料中,既能达到快速吸收水分,又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微纤维增韧的结晶水化产物,起到脱水作用。
固化剂反应水量大,吸水量大,能与常温沥青中的一部分水相遇发生水化反应,很好地解决了常温沥青混凝土快速脱水、快速固化,进而满足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各项性能指标,使常温拌合沥青液体为基础的稀浆封层、微表处、碎石封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冷再生混凝土、坑塘冷补料等具有强力固化、快速脱水的优势。成型后的路面不仅具有高粘结、高抗剪切强度和马歇尔稳定度,而且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
选用的常温沥青固含量60%以上,贮存稳定性大于12个月,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耐高、耐低温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电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与水反应形成微纤维增韧的结晶水化产物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步骤1)称取混合集料500g,常温拌合沥青47.5g,快速脱水固化剂17.5g,水7.5g;
步骤2)将称取好的混合集料和快速脱水固化剂放入搅拌锅,搅拌15s,搅拌均匀;
步骤3)将称好的水放入搅拌锅,湿润好集料即可;
步骤4)将称好的常温拌合沥青加入搅拌锅,搅拌60s;
步骤5)将环形试模放在油毛毡上,将达到要求配比的混合料拌匀后立即倒入试模中并刮平,夯实75次;
步骤6)45分钟后,试样达到初凝,将试件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福伦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福伦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0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抹灰砂浆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防水材料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