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1029.2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1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美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49 | 分类号: | B63C11/49;B63G8/16;B63G8/0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0039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水下机器人,其具有高稳定性、便于操控、推进速度快,可较大范围观察水下情况。属于水下舰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水下勘测仪器的应用。对高性能水下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使用的水下机器人在稳定性、操控性、推进速度等方面有待于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便于操控、推进速度快的水下机器人。
本发明水下机器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机器人主要包括主体艇身(15)及浮子(5)、安装在主体艇身两侧的转向推进器(16)和(25)、位于浮子下方的升降推进器(18)其特征在于:在主体艇身(15)的前端有一个前方观察窗(1),在主体艇身(15)的前部有上观察窗(3)、下观察窗(19)、左观察窗(2)、右观察窗(20),在主体艇身(15)的尾部有主推进器(12);在主体艇身(15)的两侧安装转向推进器(14)和(26);在浮子(5)上开有2个竖直的孔,在浮子(5)下方安装2个升降推进器(4)和(10),升降推进器(4)和(10)的螺旋桨(21)和(22)位于浮子(5)上的竖直孔内。
本发明水下机器人的特征是:主体艇身(15)尾部的主推进器(12)的螺旋桨(29)外部有一个与主体艇身(15)连接的叶稍(13);在主体艇身(15)上有一组防水插座(11);滑板(17)和(23)与主体艇身(15)连接。
本发明水下机器人的具体方案:转向推进器(14)的螺旋桨(27)外部一个与壳体(16)连接的叶稍(30);转向推进器(26)的螺旋桨(28)外部一个与壳体(25)连接的叶稍(31);壳体(16)端部安装照明灯(18),壳体(25)端部安装照明灯(24)。
本发明水下机器人的升降技术方案是:在浮子(5)下方的升降推进器(4)和(10)安装在壳体(8)中,在浮子(5)上固定一个支撑板(6),转轴(7)带动螺旋桨(21),转轴(9)带动螺旋桨(22)。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正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俯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后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水下机器人进行具体描述:
水下机器人主要包括主体艇身(15)及浮子(5)、安装在主体艇身两侧的转向推进器(16)和(25)、位于浮子下方的升降推进器(18)其特征在于:在主体艇身(15)的前端有一个前方观察窗(1),在主体艇身(15)的前部有上观察窗(3)、下观察窗(19)、左观察窗(2)、右观察窗(20),在主体艇身(15)的尾部有主推进器(12);在主体艇身(15)的两侧安装转向推进器(14)和(26);在浮子(5)上开有2个竖直的孔,在浮子(5)下方安装2个升降推进器(4)和(10),升降推进器(4)和(10)的螺旋桨(21)和(22)位于浮子(5)上的竖直孔内。
主体艇身(15)尾部的主推进器(12)的螺旋桨(29)外部有一个与主体艇身(15)连接的叶稍(13);在主体艇身(15)上有一组防水插座(11);滑板(17)和(23)与主体艇身(15)连接。
转向推进器(14)的螺旋桨(27)外部一个与壳体(16)连接的叶稍(30);转向推进器(26)的螺旋桨(28)外部一个与壳体(25)连接的叶稍(31);壳体(16)端部安装照明灯(18),壳体(25)端部安装照明灯(24)。
在浮子(5)下方的升降推进器(4)和(10)安装在壳体(8)中,在浮子(5)上固定一个支撑板(6),转轴(7)带动螺旋桨(21),转轴(9)带动螺旋桨(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美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美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1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面水下混合型航行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水上救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