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测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2961.7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6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志;刘宏;云晓静;金艳;陈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贵志 |
主分类号: | A61B5/22 | 分类号: | A61B5/2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2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消化道 测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测压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消化系统发生病变将会引起其他系统的相应病变,因此在诊断病情时,一般会通过对消化系统的检测进行判断。然而用于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手段非常有限,尤其是对消化道压力的检测,几乎没有专用的检测设备。目前,在临床上一般是使用多孔测压仪来检测胃肠蠕动压力的变化,但是多孔测压仪并不能直观地检测其压力,所以检测并不准确,给医务人员判断病情带来了难度。而现有技术的消化道测压结构简陋,精度较低,另外均不能对测压器进行定量定压的输送,在测量时不能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身体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测压器,旨在提供消化道测压安全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测压器包括气管托、通气管、气囊、放气阀、闭气阀、压力仪、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中的开关按钮、调节按钮、显示装置和报警器;其中,通气管置于气管托的中空内部,气囊与通气管的末端相连,气囊安置气管托内,在气管托外的通气管上设置有放气阀,并在气管托外的通气管上设置有压力仪,压力仪与通气管连接的部位设置有闭气阀,控制系统连接在通气管的另一端,开关按钮、调节按钮、显示装置和报警器均排布在控制系统的外壳上。
进一步,所述的气管托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压力仪具有数显功能。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系统包含气泵。
进一步,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串行传输线路,从控制装置到一个输入输出装置为止单向地传输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信息;
第一运算元件,用以接收该输入信号与该反馈信号,并且产生一第一运算信号;
反馈比例控制器,用以接收该反馈信号,并选择性地根据一第一反馈增益或一第二反馈增益而产生一反馈比例信号;
积分器,用以接收该第一运算信号,并产生一积分信号;
前馈比例控制器,用以接收该输入信号,并选择性地根据一第一前馈增益或一第二前馈增益而产生一前馈比例信号。
进一步,显示装置包括:机箱、设置在机箱内的显示模组、以及连接在机箱上的底座与壁挂支架,其特征在于,显示模组的散热装置与底座和/或壁挂支架热良导体连接,与散热装置热良导体连接的底座和/或壁挂支架为热良导体;
显示模组的散热装置与机箱的一个或多个支撑块热良导体连接,与散热装置热良导体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支撑块连接的所述底座,和/或机箱的安装销及该安装销连接的壁挂支架为热良导体。
进一步,报警器,包括:电源、总开关、报警开关、蜂鸣器、继电器,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和线圈,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触点和第四触点连接,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对应;总开关的一端与电源的一极连接,另一端与报警开关的一端、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连接;报警开关的另一端和第二触点均与线圈的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和蜂鸣器均与电源的另一极连接;蜂鸣器还与第四触点连接。
效果汇总
本发明提供的消化道测压器能够实现传统的消化道测压,并通过控制系统对气囊进行定量定压的气体输送,通过闭气阀与压力仪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消化道测压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该消化道测压器能够通过放气阀使得气囊中的气体放出,使气囊缩小,再次位于气管托内,使得该测压器在消化道内取出时减少了对人体的损伤,本发明提供的消化内科用消化道测压器结构合理,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测量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化内科用消化道测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管托;2、通气管;3、气囊;4、放气阀;5、闭气阀;6、压力仪;7、控制系统;7-1、开关按钮;7-2、调节按钮;7-3、显示装置;7-4、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贵志;,未经张贵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2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堆积脉冲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安全采血针生产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