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制压力分布的磨头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3099.1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志;刘健;隋永新;杨怀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4B41/04 | 分类号: | B24B41/04;B24B29/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压力 分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压力分布的磨头。
背景技术
抛光工艺是光学冷加工中的最后一环,在抛光工艺中,通常抛光模与工件表面贴合,形成稳定的抛光压力,这样,抛光模的去除就可以通过简单公式计算并得到控制。但是在边缘位置处,由于一部分磨头离开工件表面,从而导致磨头其余与工件接触部分的压力产生很大的变化,去除量难以控制,最终形成了边缘效应。在目前的抛光工艺中,边缘效应对元件的面形影响很大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磨头下方的压力是不可控制的。
另外,在用较大抛光模加工小R数元件时,由于机床结构的限制,摆动角度往往不够。这样,磨头压力的不均匀性体现的更加明显,由于重力原因,靠近工件中间的部分压力较大,而靠近边缘的部分压力较小。从而导致边缘去除量较小,面形同样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制压力分布的磨头,解决现有技术磨头压力分布不可控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可控制压力分布的磨头包括滑台气缸、支架、多个气缸、浮动球铰、轴承外圈上盖板、轴承外圈下盖板、磨头体、轴承、轴承内圈上盖板、球头、电机座和电机;
滑台气缸的一侧与机床固定连接,滑台气缸的另一侧与支架螺纹连接,滑台气缸螺纹连接在支架上,电机座螺纹连接在支架底部,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座上,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与球头固定连接,轴承内圈上盖板设置有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两侧面对称开有竖直方向的贯通槽,球头通过圆柱销在空心圆柱体中沿着贯通槽上下滑动与摆动,多个气缸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圆周均布在支架底部,另一端通过浮动球铰连接于轴承外圈上盖板上,轴承外圈由轴承外圈上盖板和轴承外圈下盖板夹紧固定,轴承内圈由轴承内圈上盖板和磨头体夹紧固定,,轴承外圈上盖板与轴承外圈下盖板为螺纹连接,轴承内圈上盖板磨头体为螺纹连接。
所述多个气缸的数量为1到4组。
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对工件加工时,滑台气缸向下施力,使磨头体下表面与工件紧密接触,启动电机,电机通过球头带动轴承内圈上盖板转动,进而带动磨头体转动;当不同位置的气缸进行拉伸或压缩时,球头通过圆柱销在轴承内圈上盖板的贯通槽中上下滑动与摆动,但不会影响电机对磨头体扭力的输出,从而实现当不同位置的气缸输出力不同时,对磨头体下方的压力分布进行控制;在磨头旋转抛光的过程中,由于轴承的作用,气缸并不参与旋转运动,能够通过控制各气缸输出力的大小来控制磨头下方压力的分布;结合控制系统,能够在工件的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压力分布,从而更好的完成抛光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磨头不仅能够控制磨头下方的压力大小,还能够实现在旋转抛光运动的同时,实时控制磨头下方的压力分布,有利于对抛光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大幅度改善了边缘效应的影响,并能够更好地完成小R数元件的抛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控制压力分布的磨头结构图;
其中,1、滑台气缸,2、支架,3、气缸,4、浮动球铰,5、轴承外圈上盖板,6、轴承外圈下盖板,7、磨头体,8、轴承,9、轴承内圈上盖板,10、球头,11、电机座,1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参见附图1,本发明一种可控制压力分布的磨头包括滑台气缸1、支架2、多个气缸3、浮动球铰4、轴承外圈上盖板5、轴承外圈下盖板6、磨头体7、轴承8、轴承内圈上盖板9、球头10、电机座11和电机12;
滑台气缸1的一侧与机床固定连接,滑台气缸1的另一侧与支架2螺纹连接,滑台气缸1螺纹连接在支架2上,电机座11螺纹连接在支架2底部,电机12固定连接在电机座11上,电机12的输出轴的末端与球头10固定连接,轴承内圈上盖板9设置有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两侧面对称开有竖直方向的贯通槽,球头10通过圆柱销在空心圆柱体中沿着贯通槽上下滑动与摆动,多个气缸3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圆周均布在支架2底部,另一端通过球铰4顶在轴承外圈上盖板5上,轴承8通过轴承外圈上盖板5、轴承外圈下盖板6和轴承内圈上盖板9夹紧固定在磨头体7上,轴承外圈上盖板5与轴承外圈下盖板6为螺纹连接,轴承内圈上盖板9与磨头体7为螺纹连接。
所述多个气缸3的数量为1到4组。
所述电机12为交流调速电机。
所述轴承8为深沟球轴承。
所述磨头体7下表面为沥青。
具体实施方式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3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