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灸针型射频电针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844226.X 申请日: 2014-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4706419A 公开(公告)日: 2015-06-17
发明(设计)人: 沈建平;陈志明;曹鹏;李林华;侯健 申请(专利权)人: 沈建平;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B18/12 分类号: A61B18/12;A61N1/36;A61B18/18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蒋真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针灸 射频 电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射频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针灸针型射频电针。

背景技术

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1990年Rossi和Mc gahan等最先报道RFA应用于动物肝脏组织的消融,随后用这一技术治疗人类的肝脏肿瘤。目前,RF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全身多种器官的疾病,除了可以灭活肿瘤,还能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分泌等目的,此外还有研究将其应用于非肿瘤疾病如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良性甲状腺结节、室上速、房颤等。RFA是一种热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能损毁病变组织,由电极发出射频波使其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和极性大分子振荡撞击摩擦发热,将病变组织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可使组织发生凝固坏死,以达到局部灭活组织的目的。同时,射频热效应能使周围组织的血管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供血而防止肿瘤转移。

射频消融产生的热效应根据组织不同传导也不同。温度>60℃时由于蛋白的凝固,即可发生不可逆的细胞坏死。温度>100℃时组织炭化、蒸发,降低了电及热传导。靶器官温度在60—100℃、时间5—10min时单针电极肿瘤消融坏死直径为15mm。一般使用的单极电极用于直径<3cm的病变,射频消融时间是5— 10min,中心温度是100℃或直到温度无法传递到靶组织。加大功率输出不能增大消融消融范围。

为了增大消融范围,又发明伞状电极增加电极尖端面积和内冷电极(风循环和水循环电极)。伞状电极容纳多根伞骨,内冷电极中有温度探测器和供冷风或生理盐水进出的微管减低针尖温度的方法,避免针尖周围组织炭化,改善组织传导性,可使肿瘤坏死区更大,坏死面积可达到50mm。但通常需要的电极针更粗大,创伤增大、并发症及出血风险相应增加。

传统消融针/射频针的针体直径一般范围1.0-1.9mm,以保证一定的强度便于刺入深部病变部位,针体绝缘段的绝缘材料多为套管,热缩管。尺寸都在0.025mm之上,针灸针型射频电针的针体直径0.1mm-0.5mm。绝缘层为涂层材料,壁厚0.010mm-0.050mm,耐压值在2000V以上3500V以内。

利用针灸针的精细尺寸的特性,绝缘涂层薄的特点缩小整针的直径。具有损伤更小、痛苦轻、并发症及出血风险相应更低、可反复开展等诸多优点。尤其适合精细病变及出血风险相应较大病人。

对于消融范围的控制,传统消融针/射频针的消融范围控制在2.5cm-4.5cm。针灸针型射频电针单针的消融范围控制精度高范围2mm-6mm。利用针灸针的特点结合其尺寸与针体韧性,设计一种目标范围高精度的针灸针型射频电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型射频电针,针体柄部可以连接电刺激仪,电凝仪,射频仪,微波仪等医用高频仪器设备。该针具有针灸针、射频针及电凝针多功能电针用途。定位精确、操作方便、可反复开展、费用低、损伤 更小、痛苦轻、并发症及出血风险更低等诸多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灸针型射频电针,包括针体1、射频输出端2、标尺标记段3、抗击穿绝缘涂层4、旋柄5、固定定位座8。所述射频输出端2位于针体1的一端,针体1的另一端旋柄与医用高频仪器设备11连接,针体1其余部位设有抗击穿绝缘涂层4。

所述射频输出端2设有防沾黏耐高温导电涂层,防沾黏耐高温导电涂层的材质为低温氮化铬、低温氮化钛,射频输出端2的长度范围为0~30mm。防止沾黏,减少局部损伤。

所述针体1的另一端还设有旋柄5,旋柄5的直径大于针体1的直径。由于针灸针型射频电针纤细,韧性足,损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及出血风险相应更低,但强度不够,直接刺入易弯曲,偏斜。转动旋柄易于进入,减少偏斜。

所述旋柄5后端还连接有能量输入接头6,旋柄5与能量输入接头6可拆卸连接,针体1通过能量输入接头6与医用高频仪器设备11连接。

所述抗击穿绝缘涂层4的材质为精钢石涂层、特氟龙或派瑞林,派瑞林英文名为Parylene。派瑞林的加工工艺条件:室温约30度

所述抗击穿绝缘涂层4的厚度为0.010mm-0.050mm,其耐压范围:在2000V以上3500V以内。

所述针体1的材质为医用304不锈钢,其直径为0.1mm—0.5mm。

所述针体1上还设有标尺标记段3,标尺标记段3位于针体1外表面与抗击穿绝缘涂层4之间,或者标尺标记段3位于抗击穿绝缘涂层4外表面,或者标尺标记段3位于抗击穿绝缘涂层4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建平;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沈建平;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4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