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极化捷变雷达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7387.4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9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姜立新;张建明;王洪军;张昌河;张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02 | 分类号: | G01S13/02;G01S7/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极化 雷达 | ||
技术领域
在本发明涉及雷达领域,特涉及一种数字极化捷变雷达,适用于任何频段雷达,包括传统抛物面雷达、相控阵雷达。
背景技术
变极化技术是近年来在雷达探测、抗干扰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技术,各种新的方法和理论不断出现,己成为雷达系统提高探测和抗干扰能力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极化与目标极化特性一致,接收天线极化与目标回波极化匹配,将获得最佳的探测性能。同样,在对抗干扰中使用变极化天线,也可自主的通过与干扰波的极化正交来进行抗干扰。总之,选择收发的不同极化状态,可以减少接收不必要的回波信号,而使特定目标的回波增强,提高信干比,便于检测特定目标和对抗干扰,提升雷达检测小目标能力和对抗现代强电子干扰能力。
传统的模拟极化捷变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一、极化捷变种类有限,二、极化捷变时间长,三、设备费用高等。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数字极化捷变雷达,包括H/V路双通道发射机、移向网络、双极化天线、信号处理、校正源、录取终端;其中,所述的H/V路双通道发射机,在信号处理时序控制下,产生所需要的双通道发射信号;所述移向网络,在信号处理分析控制下,实现H和V路发射相位调整,实现发射信号的极化捷变,可实现脉间发射信号的极化捷变。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抗干扰效果、降低极化捷变时间,同时成本低,并采用在线实时测量与校正的方法,有效的保证了极化捷变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字极化捷变雷达,包括H/V路双通道发射机、移相网络、双极化天线、校正源、信号处理、录取终端,其中H路、V路两路发射机特性一致,H路、V路两路接收机通道特性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V路双通道发射机在信号处理的控制下通过移相器后经过双极化天线发射,形成所需要的极化发射波向空间辐射,回波信号经双极化天线接收,分别经移相网络中环形器进入H/V路双通道接收机,经放大、混频、滤波后形成中频信号,由信号处理完成信号的采集、滤波抽取后,进行双通道极化加权处理形成目标信息,送录取终端进行显示。校正源完成对收发通道幅度、相位一致性进行校正,保证极化捷变精度。
如上所述的数字极化捷变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处理计算出 信号处理再根据ht,opt控制移相器的相位,其中“ht,opt”为最佳的发射极化矢量,“S”表示目标散射矩阵、上标“*”表示共轭,“T”表示矩阵转置、“hr,opt”为最佳的接收极化矢量。
如上所述的数字极化捷变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处理采用自适应极化干扰对消算法,通过双通道自适应加权实现干扰对消。
如上所述的数字极化捷变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处理采用极化对消结合AMTI/AMTD的方法对抗有源无源干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对付同频主副瓣干扰;可实现任意极化捷变,降低极化捷变时间,提升抗干扰效果;系统采用数字方式实现收发变极化代替传统的模拟变极化器,成本低。提出了,采用在线实时测量与校正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极化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原理框图。
附图2为信号处理原理框图。
附图3为自适应极化干扰对消算法原理框图。
附图4为干扰背景下发射变极化原理框图。
附图5为在线实时校正原理框图。
附图6为接收极化捷变抗干扰效果图(变极化前)。
附图7为接收极化捷变抗干扰效果图(变极化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本发明H/V路双通道发射机在信号处理时序控制下,产生系统所需发射信号,H路、V路两路发射机特性一致。在信号处理的控制下通过移相器后经过双极化天线发射,形成所需要的极化发射波向空间辐射。回波信号经双极化天线接收,分别经移相网络中环形器进入H/V路双通道接收机(H路、V路两路接收机通道特性一致),经放大、混频、滤波后形成中频信号,由信号处理完成信号的采集、滤波抽取后,进行双通道极化加权处理,经过AMTI/AMTD等过程形成目标信息,送录取终端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7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误差修正及磨损轴修复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取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