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樟芝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7763.X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季延滨;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芝圣(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张杏珍 |
地址: | 300385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牛樟芝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液态发酵法,是将牛樟芝的菌丝体接种于液态培养液中,该液态培养液虽然能够提高牛樟芝内所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然而培养过程中需加入如蔗渣或五谷杂粮等固体基质作为牛樟芝菌丝体的支撑物,因此,液态发酵法必须以大体积的反应器培养,其制备成本高,且液态发酵法也容易发生杂菌污染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牛樟芝培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牛樟芝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袋制作:对桑枝屑加水和酶解,加入复合酶制剂并拌匀,在室温下发酵和酶解,梅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蛋白胨、大麦萃取物、酵母萃取物、固化剂,混合溶液凝固成柱体培养基;
2)接种养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步骤1)中的柱体培养基上,再移入恒温养菌室内进行养菌。
其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葡萄糖10-50份、蛋白胨1-5份、大麦萃取物10-50份、酵母萃取物10-50份、固化剂10-50份。
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深度为10-20公分。
接种位距离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外表面有5-10公分深。
养菌温度为23-28℃。
养菌时间为3-4个月。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提高单位培养基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的生长量,而且能够降低杂菌污染的情形,大大改进了现有技术中生产制备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的质量不高,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仍不足的缺点,并简化了培养程序,避免了生产上的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牛樟芝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袋制作:对桑枝屑加水和酶解,加入复合酶制剂并拌匀,在室温下发酵和酶解,梅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蛋白胨、大麦萃取物、酵母萃取物、固化剂,混合溶液凝固成柱体培养基;
2)接种养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步骤1)中的柱体培养基上,再移入恒温养菌室内进行养菌。
其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葡萄糖10份、蛋白胨1份、大麦萃取物10份、酵母萃取物10份、固化剂10份。
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深度为10公分。
接种位距离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外表面有5公分深。
养菌温度为23℃。
养菌时间为3个月。
实施例2
一种牛樟芝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袋制作:对桑枝屑加水和酶解,加入复合酶制剂并拌匀,在室温下发酵和酶解,梅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蛋白胨、大麦萃取物、酵母萃取物、固化剂,混合溶液凝固成柱体培养基;
2)接种养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步骤1)中的柱体培养基上,再移入恒温养菌室内进行养菌。
其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葡萄糖25份、蛋白胨3份、大麦萃取物25份、酵母萃取物25份、固化剂25份。
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深度为15公分。
接种位距离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外表面有8公分深。
养菌温度为25℃。
养菌时间为3.5个月。
实施例3
一种牛樟芝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袋制作:对桑枝屑加水和酶解,加入复合酶制剂并拌匀,在室温下发酵和酶解,梅解后依次加入葡萄糖、蛋白胨、大麦萃取物、酵母萃取物、固化剂,混合溶液凝固成柱体培养基;
2)接种养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步骤1)中的柱体培养基上,再移入恒温养菌室内进行养菌。
其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葡萄糖50份、蛋白胨5份、大麦萃取物50份、酵母萃取物50份、固化剂50份。
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深度为20公分。
接种位距离步骤1)中柱体培养基的外表面有10公分深。
养菌温度为28℃。
养菌时间为4个月。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芝圣(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芝圣(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77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位调节高度的花盆
- 下一篇:一种白花菜露地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