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8701.0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刚 |
主分类号: | A61K36/76 | 分类号: | A61K36/76;A61P1/1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22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胆汁 淤积 黄疸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胆汁淤积性黄疸指因胆汁淤积而使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所谓胆汁淤积系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流的减慢或停滞。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型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目前治疗主要以去除病因为主,尚无理想药物,常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结合甘利欣维持,但是治疗周期长。中医认为黄疸的病因有湿热毒所致外感和饮食、劳倦、病后有关的内伤两个方面,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胆道,疏泄失常,胆汁泛溢。根据本病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外溢的病机,其治疗以为祛湿利小便,健脾疏肝利胆为主,并应依湿从热化、寒化的不同,分别施以清热利湿和温中化湿之法,急黄则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合用解毒凉血开窍之法;黄疸久病应注意扶助正气,如滋补脾肾,健脾益气等。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爵床【别名】爵卿、香苏、赤眼、小青草、晴蜒草【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8-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生境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等地。【性味】味苦;咸;辛;性寒。【归经】归肺;肝;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积;活血止痛。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疳积;湿热泻痢;疟疾;浮肿;小便淋浊;筋肌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湿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汤洗浴。【摘录】《中华本草》
萹蓄【别名】蓄辩、萹蔓、萹竹、地萹蓄、编竹、粉节草、道生草【来源】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在播种当年的7~8月生长旺盛时采收,齐地割取全株,除去杂草、泥沙,捆成把,晒干或鲜用。【性味】苦;性微寒。【归经】膀胱;大肠经。【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杀虫止痒。主淋证;小便不利;黄疸;带下;泻痢;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妇女蚀;皮肤湿疮;疥癣;痔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杀虫单用30-60g,鲜品捣汁饮50-100g。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或捣汁搽。【摘录】《中华本草》
天胡荽【别名】鸡肠菜、破钱草、千里光、千光草、滴滴金、翳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和破铜钱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性味】味辛;微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角毒消肿。主黄疸;痢疾;水肿;淋症;目翳;喉肿;痈肿疮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捣取汁涂。【摘录】《中华本草》
瘤毛獐牙菜【别名】獐牙菜、当药、紫花当药【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性味】苦;性寒。【归经】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泻火解毒;利湿;健脾。主湿热胆汁淤积性黄疸;痢疾;胃炎;消化不良;火眼;牙痛;口疮;疮毒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取汁外涂。【摘录】《中华本草》
柳白皮【别名】柳皮【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皮或根皮。多在冬、春季采收,趁鲜剥取树皮或根皮,除去粗皮,鲜用或晒干。【性味】苦;性寒。【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消肿止痛。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疔疮;牙痛;汤火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酒煮或炒热温熨。【摘录】《中华本草》
茵陈蒿【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春采的去根幼苗,习稀“绵茵陈”,夏割的地上部分称“茵陈蒿”。栽后第2年3-4月即可采收嫩梢,连续收获3-4年。【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微寒。【归经】归脾;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摘录】《中华本草》
菜蓟【别名】食托菜蓟、洋蓟、朝蓟【来源】为菊科植物菜蓟的叶。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舒肝利胆;清泄湿热。主黄疸;胞胁胀痛;湿热泻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摘录】《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刚;,未经陈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8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