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通道高频超声探头用发射接收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8824.4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1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景敏卿;李猛;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7/02 | 分类号: | G01B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通道 高频 超声 探头 发射 接收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声无损检测领域,主要用于界面间弹膜厚度检测,涉及一种高频聚焦超声探头(20-60MHz)激励用超声发射及回波接收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声高精密无损检测的双通道高频超声探头(脉冲宽度可调、重复频率可调)用发射接收电路。
背景技术
具有相对运动界面间的润滑状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的运行性能好坏及使用寿命的长短。通过检测界面间弹性润滑膜的厚度大小,可以直接反应出界面的实际润滑状态。利用超声的无损测量特性可以方便的测量实际工况下的弹膜厚度。
超声测量膜厚方法主要包括脉冲反射法、共振法及等效刚度法。其中,等效刚度法利用超声在界面处的回波反射率计算膜厚,主要用于10微米以下的润滑膜厚检测。超声频率越高,可测膜厚越小,如50MHz超声频率可测量0.02-1.3um的弹膜厚度。同时,超声探头频率越高,探头的聚焦直径越小,测量结果的空间分辨率及准确性越高。
另外,对于高速运转部件来说,尤其是滚动轴承中滚子与滚道的实际接触区域极小,要在探头经过接触区域的时间内得到足够多的有效测量点,需要极高的超声脉冲重复频率。因此,要测量这种高速下的极小区域内的极薄弹流润滑膜厚度,需要采用高频超声进行高重复频率测量。因此需要高频超声探头及相应的超声发射驱动及回波接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通道高频超声探头用发射接收电路,从而实现界面刚度或弹膜厚度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通道高频超声探头用发射接收电路,包括功能及时序控制电路、高压脉冲驱动电路及超声回波接收放大电路;其中,
所述功能及时序控制电路产生驱动电路所需的时序控制信号,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讯,控制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触发方式,实现参数的在线智能调整;
所述时序控制信号作用于所述高压脉冲驱动电路产生高压高频脉冲,所述高压高频脉冲用于驱动高频超声探头;
所述超声回波接收放大电路用于隔离、接收、滤波和放大超声回波信号。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功能及时序控制电路通过参数控制超声脉宽、重复频率和触发方式。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功能及时序控制电路通过四路时序信号控制高压脉冲驱动电路,其中两路产生波形,两路抑制信号振荡。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高压脉冲驱动电路由电平位移电路和MOSFET电路组成,通过驱动信号控制MOSFET电路的开通、关断,对正负高压直流电源进行斩波,从而输出高压高频脉冲信号。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电平位移电路使用芯片为EL7158。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MOSFET电路使用芯片为TC6320。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超声回波接收放大电路包括回波接收电路和回波信号放大电路,通过四个高速二极管桥路进行隔离、检波和限幅,然后对回波信号进行滤波放大。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回波信号放大电路使用芯片为AD83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控制电路和高压脉冲驱动电路可驱动中心频率为20至60MHz的超声探头,并且超声脉冲重复频率可调节范围为0-100KHz。超声探头触发方式也包括外触发、内触发以及上位机编程触发等多种方式。通过超声回波电路可实现对超声探头回波的隔离、滤波和放大,放大倍数可调(-4.5dB至55.5dB)。
使用本发明的超声发射接收电路,可对20MHz至50MHz的高频超声探头进行驱动控制并接收放大回波信号,进而可用于界面间接触刚度及弹性润滑膜厚度的无损高速测量,特别是滚动轴承1um以下润滑膜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高频超声发射接收电路系统框图;
图2单通道超声激励四路控制信号波形图;
图3单通道高压超声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4单通道超声接收放大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双通道高频超声探头用发射接收电路,包括功能及时序控制电路、高压脉冲驱动电路及超声回波接收放大电路三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8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