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压下软电离离子源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9805.3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8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成;闻路红;赵鹏;胡舜迪;孙明超;吴勇;宁录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49/10 | 分类号: | H01J49/10;H01J4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521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 压下 电离 离子源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谱分析,特别涉及大气压下软电离离子源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大气压下离子源的分析过程中,通常采用直接碰撞电离或是高能粒子的能力转移方式电离,但在分析过程中,由于空气对电离的影响不确定,因此存在很大的涨落。此外,不同温度的空气对于目标化合物的电离存在活性不一致的问题,最终影响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性定量分析好、灵敏度高的大气压下软电离离子源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气压下软电离离子源装置,所述离子源装置包括:
放电腔,所述放电腔的输入端接收载气,输出端连接离子源模块;
溶剂提供模块,所述溶剂提供模块用于提供含量稳定的溶剂并送入所述离子源模块;
离子源模块,所述离子源模块用于离子化待测物质。
根据上述的离子源装置,可选地,所述溶剂提供模块包括:
密闭容器,密闭容器内装溶剂;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进口端接收载气,出口端处于所述容器内溶剂面之下;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进口端处于所述容器内溶剂面之上,出口端连通所述放电腔;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测得容器内的溶剂的温度传送到温控器;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用于调整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使得温度传感器传送来的溶剂的温度达到设定值。
根据上述的离子源装置,可选地,所述溶剂提供模块直接连通离子源模块,具体包括:
容器,容器内装溶剂;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测得容器内的溶剂的温度传送到温控器;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用于调整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使得温度传感器传送来的溶剂的温度达到设定值。
根据上述的离子源装置,优选地,所述载气是氮气。
根据上述的离子源装置,可选地,所述离子源装置进一步包括:
伴热模块,所述伴热模块设置在溶剂提供模块和离子源模块之间的管道上,使得该管道内的溶剂保持气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上述任一离子源装置的工作方法,具有定性定量分析好、灵敏度高、可生产性和可维护性好等优点。该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上述的离子源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载气进入放电腔内,之后送往离子源模块;
(A2)在所述离子源模块内,待测物质被离子化,其中,离子源模块内含量稳定的溶剂分子参与质子转移反应。
根据上述的工作方法,可选地,所述工作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B1)载气被通入溶剂面之下;所述溶剂被控制在一定温度;
(B2)携带着溶剂的载气排出溶剂面,被送往所述放电腔内。
根据上述的工作方法,可选地,所述工作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C1)容器内的溶剂被控制在一定温度,溶剂蒸发后进入所述离子源模块内。
根据上述的工作方法,优选地,所述载气为氮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调节特定溶剂的氛围,使得样品区域中,有足够的溶剂分子(如水分子)参加样品电离,使得样品电离充分,系统灵敏度提高,增加仪器对样品待测物的检出能力,同时提升系统的定量分析能力;
2、在现场离子源中,特定溶剂分子的引入,保证了电离时候,不破坏目标化合物基团,使得目标化合物处于软电离状态,有利于目标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的直接检测,增强定性分析能力;
3、载气的选择范围增大,N2、Ar、He都可以作为分析的载气,其中采用N2可以大幅度降低分析成本;
4、全程伴热的模式,保证管路无水汽滞留,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离子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离子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9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