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0067.4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8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江解增;田秋芳;李婷婷;石如琼;刘野;潘瑞瑞;严吴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水芹 种子 产量 方法 及其 所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芹繁种上多采用花茎排种的无性繁殖方式。水芹有性繁种方面,现已公布有提高水芹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江解增,等.一种提高水芹种子发芽率的方法[P].CN 102598919A.),解决了水芹种子难发芽的问题,发芽率可达95%以上。在提高水芹种子产量方面,龙启炎等通过育苗方式、轮作、底肥、采种部位及激素多种措施对水芹开展繁种试验,均能有效增加水芹种子产量(龙启炎,等.武汉地区水芹繁种技术研究.中国蔬菜,2007(增刊):46-48.);汪李平通过肥水促控、植株调整,辅以人工授粉等措施,水芹种子亩产可达30kg (汪李平.1995,桐城水芹有性采种技术研究初报.安徽农业科学,23(1): 59-60.)。但由新方法(江解增,等.一种叶用水芹新品种选育方法 [P].CN102150612A.)所选育成的湿栽水芹种子产量仍较低,且未见提高其结实率的相关研究。
在繁种栽培中还发现:种子播种形成的植株经采收后留存的根茬、以及无性繁殖形成的植株即使不采收地上部产品,在繁种栽培过程中抽生的花茎易形成多级细弱侧枝,导致花穗瘦弱、难以正常开花结实。
在提高种子产量方面,硼钼等微肥的应用较多。关于甘蓝型油菜的试验发现硼对油菜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最大,其次是钼,而锌的作用较小(王利红.2005,硼钼锌对油菜产量品质与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硕士论文)。刘香萍等研究指出0.9%硼、0.04%钼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增产效果均较好,而0.04%钼表现最优,比对照增加26.51%(刘香萍,等.2011,喷施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草业科学,28(12):2167-2169)。而在花生生产中则以硼基施、钼拌种配合施用的效果较优(杜应琼,等.2002,施用硼钼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8(2): 229-233)。因此大量研究均表明硼、钼肥能有效提高作物籽粒产量,但不同作物适宜的使用浓度及施用方式均存在差异。因此需试验探讨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方法,利用专利“一种提高水芹种子发芽率的方法(2012100979732)”,栽培湿栽水芹秋冬季种子催芽后播种形成的植株整株留种栽培,分别于抽薹初期和盛花期进行叶面均匀喷施配方微肥。
所述微肥按照重量比,由以下组分组成:0.9%硼砂(Na2B4O7·10H2O)、0.02%钼酸铵((NH4)6Mo7O24·4H2O)、0.2%磷酸二氢钾(KH2PO4),余量为水。
进一步的,湿栽水芹秋冬季种子催芽后播种形成的植株整株留种栽培,微肥分别于抽薹初期和盛花期进行均匀喷施。
进一步的,对湿栽水芹叶面喷施微肥以叶面充分湿润而不滴水为宜。
上述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湿栽水芹留种栽培,采用秋冬季种子催芽后播种形成的植株整株留种、株行距15cm×15cm的方式;
b、待水芹抽薹开花时,以所述的微肥分别在抽薹初期和盛花期均匀喷施水芹植株叶面;
c、待水芹种子陆续成熟时,选择籽粒饱满、种子黄熟的果穗,将其带柄剪下、轻放入网袋,挂于室内通风阴凉处进行后熟;
d、种子完成后熟之后,将种子脱粒过筛、统计产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微肥,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湿栽水芹种子产量的微肥,按照重量比,由以下组分组成:0.9%硼砂(Na2B4O7·10H2O)、0.02%钼酸铵((NH4)6Mo7O24·4H2O)、0.2%磷酸二氢钾(KH2PO4),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0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