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污泥制备大比表面活性炭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50354.5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6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辽沙;张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12 | 分类号: | C01B3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污泥 制备 比表面 活性炭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污泥制备大比表面活性炭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的产量也在急速上升,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泥产量也在急速增加。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还存在重金属、致病菌和寄生虫等有毒有害成分,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排海以及制造建筑材料等,这些简单的污泥处理方式达不到环境无害化的标准。
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以及去除水中污染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目前活性炭原材料主要是煤和木材等含碳材料,这些原料都是宝贵的资源,因此导致制备活性炭的成本较高。
申请号为201310282636.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童永汝等利用印染污泥制造活性炭,采用热解—氧化酸洗组合工艺制造出碳含量高的活性炭,但是该方法没有对活性炭的比表面进行具体控制。申请号为201410170177.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张伟等采用微波加热蒸气活化法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对电镀含铬废水处理效果很好,但是活性炭之所以能处理含铬废水,是因为活性炭多孔对铬的吸附作用,可是该制备过程并没有对活性炭的造孔加以控制。申请号为201210149049.4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李依丽等发明的一种处理染料废水污泥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方法,经过污泥浸渍活化、高温碳化、研磨过筛及活化改性四个步骤对污泥活性炭表面官能团进行改性,提高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但是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基于活性炭的大比表面,该发明没有对形成大比表面活性炭的控制方法进行阐述。
污泥活性炭制备的传统工艺,没有关注造孔及大比表面形成机制的研究,无法给出污泥制备大比表面活性炭的方法。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利用污泥制备大比表面活性炭造孔控制方法的研究报道。
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活性炭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全球消费总量达到120万吨,市场总额超过15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据传统需求,预计2015年全球木质活性炭需求总量在60万吨左右,国内贡献约一半的产量,潜在需求显示未来全球工业环保(汞排放)、家居(甲醛、异味)、自来水净化、食品饮料精制等领域,将会使得活性炭的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污泥制备大比表面活性炭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两步三段法”来控制制备大比表面活性炭,具体为:
第一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室温以小于等于10℃/min的速率升温至350℃,在350℃保温20—30min,这一阶段主要是污泥中结晶水和少量有机挥发物的脱除,是第一次造孔;第二阶段是从350℃以小于等于5℃/min的速率升温至550℃,在550℃保温20—30min,这一阶段主要是有机挥发物的分解、脱除,是第二次造孔;
第二步,即控制的第三阶段,是从550℃以10—15℃/min速率升温至850℃,使其快速固孔并进入最佳活化温度850℃,保温时间为40—60min,并完成第三次造孔。
本发明科学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0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