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0849.8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1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辉;封栋杰;王新岐;冯炜;葛娟;狄升贯;蒋婷婷;陈娇;范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24/16;C04B24/00;C04B22/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铺筑 道路 磨耗 沥青 混凝土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沥青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大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并不为主要承重层,而主要起到功能层作用。经济的快速进步有效带动了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影响下,重交通和重载现象日趋严重,沥青路面的各种表面功能(抗滑、抗噪、平整度等)衰减很快,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和舒适性,表面功能的衰减是沥青路面病害的一种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要求的提高,道路作用已不仅仅体现为其的通达功能,针对综合多功能的路面道路系统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道路表面功能作为多功能路面的一部分,体现着人文道路、绿色道路的思想,是对沥青路面更高的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采用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是一种延长路面寿命、改善行驶质量、校正表面缺陷、提高安全特性(包括提高抗滑与排水)、减小噪音、增加路面强度等路面功能的有效措施。因此,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可有效提高道路表面功能的用于面层抗滑磨耗层铺筑的沥青混合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在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抗滑耐磨耗的基础上,提高稳定性和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集料、矿粉、沥青和木质素纤维,所述的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还包括以下组分:硅化铁、红柱石、麟凤兰磨细粉和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和硼酸酯。
优选的,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以重量百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集料82%~88%,矿粉4%~5%,沥青3%~6%,木质素纤维0.2%~0.4%,硅化铁1.72%~2.7%,红柱石1.83%~2.3%,麟凤兰磨细粉1.22%~1.3%,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0.01%~0.1%,硼酸酯0.02%~0.2%,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更优选的,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以重量百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集料83%~86%,矿粉4%~4.8%,沥青4.75%~5.7%,木质素纤维0.2%~0.3%,硅化铁1.8%~2.5%,红柱石1.9%~2.2%,麟凤兰磨细粉1.25%~1.3%,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0.05%~0.08%,硼酸酯0.05%~0.12%,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最优选的,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以重量百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集料84%,矿粉4.5%,沥青5.54%,木质素纤维0.3%,硅化铁2.2%,红柱石2.0%,麟凤兰磨细粉1.3%,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0.06%,硼酸酯0.1%。
如上所述的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用于依照OGFC或者SMA级配类型用于道路表面抗滑磨耗层的铺筑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属的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可广泛用于道路抗滑磨耗层的铺筑,有效提升道路表面功能。在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抗滑耐磨耗的基础上,提高稳定性和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铺筑道路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凝土中主要添加有硅化铁、红柱石、麟凤兰磨细粉和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和硼酸酯。各个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在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抗滑耐磨耗的基础上,提高稳定性和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硅化铁硬度大、耐磨性好,破碎后颗粒级配组成优良,棱角性好,具有极强的锁结力,优于大部分天然砂石;其特有的压缩孔隙结构使其成为一种较为密实的材料,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其与沥青的粘附性,该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防滑性和耐磨耗性,且较易压实。
硅化铁为性能优良的热电性材料,路面垂直方向竖向温差作用下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可有效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同时结合红柱石的多孔隙结构,可对空气中的污染气体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
麟凤兰磨细粉硬度大,耐高温耐高压,有效增强混合料耐磨性的同时可有效结合大气中雾霾天气产生的元凶氨气,有效抑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
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共聚物、硼酸酯可有效提高粉末的分散性及与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相容性,增强混合料整体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0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渣集料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浸泡式蒙砂粉玻璃加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