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脚开合式敲击锤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51345.8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8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婉聪;谢志飞;吴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47 | 分类号: | G01V1/14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脚 合式 敲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敲击锤,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脚开合式敲击锤。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程地球物理探测中使用的锤击锤都是常见的普通的锤子,敲击地面引起地面的应力应变,此时的应变主要以正应变为主,对应击发出的地震波中纵波成分较多,其激发的横波能量小,比率低,杂波多,而我们的震源因为设计成双脚可受力开合的巧妙结构,张开的双脚在冲击地面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摩擦力,使得地面产生切应变,可以产生比传统震源更多的横波和面波,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面波的探测。而横波和面波探测拥有纵波探测所不具有的很多优点,比如横波在流体中速度为零,对液体所在位置很敏感,它可以更加敏感地探测地质分层,可以更好地勘测底层渗水裂缝等。同时横波的波速小于纵波,对地层中薄层的分辨率高于纵波,当击发的弹性波中横波成分增加时,弹性波探测的分辨率会提高。适应于现今横波面波探测迅速发展应用的工程探测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实验效果好、结实耐用、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的双脚开合式敲击锤。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脚开合式敲击锤,用于工程地球物理测试中敲击地面产生富含横波的地震波,该敲击锤包括相互连接的锤身和锤脚,所述的锤脚包括左锤脚和右锤脚,所述的左锤脚和右锤脚分别通过中轴与锤身连接,所述的左锤脚和右锤脚之间设有弹簧。
所述的左锤脚上部设有两块连接板,其上设有左锤脚连接孔,所述的右锤脚上部设有右锤脚连接孔,所述的锤身下部设有锤身连接孔,所述的中轴穿过锤身连接孔、左锤脚连接孔和右锤脚连接孔。
所述的弹簧在尚未锤击时,保持预紧状态,用以产生阈值。
所述的中轴外部套设有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为直径5mm的钢制弹簧。
所述的左锤脚和右锤脚在与地面接触面处包裹有橡胶皮垫。
所述的锤身顶部还设有螺杆,所述的螺杆通过设置在锤身上表面的螺纹孔与锤身连接。
所述的左锤脚和右锤脚上分别设有用以连接弹簧的弹簧孔。
所述的左锤脚和右锤脚的开合角度范围为90度-15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实验效果好,本发明在进行地震测试时,由于特殊的双脚结构与地面摩擦产生了实验所需的横波和面波,同时也产生了垂直于底面的纵波,效果显著。
二、结实耐用,本发明的锤脚和锤身均采用钢制材料,在锤击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的锤击力,并且在中轴处设有钢制弹簧,既能保护中轴,又能分担锤击力。
三、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本发明仅由锤脚和锤身构成,并且连接简单,省去了多余的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顶视图。
图4为锤脚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螺杆,2、锤身,3、锤脚,21、中轴,31、左锤脚,32、右锤脚,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双脚开合式敲击锤,用于工程地球物理测试中敲击地面产生富含横波的地震波,该敲击锤包括相互连接的锤身2和锤脚3,锤脚3包括左锤脚31和右锤脚32,左锤脚31和右锤脚32分别通过中轴21与锤身2连接,左锤脚31和右锤脚32之间设有弹簧33。
左锤脚31上部设有两块连接板,其上设有左锤脚连接孔,右锤脚32上部设有右锤脚连接孔,锤身2下部设有锤身连接孔,中轴21穿过锤身连接孔、左锤脚连接孔和右锤脚连接孔。
弹簧33在尚未锤击时,保持预紧状态,用以产生阈值。
中轴21外部套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为直径5mm的钢制弹簧。
左锤脚31和右锤脚32在与地面接触面处包裹有橡胶皮垫。
锤身2顶部还设有螺杆1,螺杆1通过设置在锤身2上表面的螺纹孔与锤身2连接。
左锤脚31和右锤脚32上分别设有用以连接弹簧33的弹簧孔。
左锤脚31和右锤脚32的开合角度范围为90度-150度。
本敲击锤连接在杠杆上,调节杠杆转动角度,使锤身2与竖直方向呈一定的角度,用以调节锤击力度,因为地球重力原因,锤脚正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在锤击地面的过程中,如果力度达到阈值,锤脚张开,与地面相互作用而产生剪切振动,形成横波,锤击瞬间后敲击锤立刻抬起,以保证波峰的尖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1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