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气出气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852636.9 申请日: 2014-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4535731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2
发明(设计)人: 许彩霞;吴洪成;林淼;李亦军;翁城武;韦航;连小彬;吴俐 申请(专利权)人: 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主分类号: G01N33/02 分类号: G01N33/02
代理公司: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代理人: 彭丽芳
地址: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青阳街***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充气 出气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检测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亚硫酸盐、低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和硫磺等,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是利用它们的还原性而作为漂白、防腐、抗氧化和面团改良剂等,多用于笋干、干菜、干果、蘑菇、米制品、饼干、食糖、蜜饯、罐端、粉丝、果蔬汁等各类农产品及制品中。对其的最大使用剂量,国家有严格限量规定(GB 2760-2011)。当二氧化硫含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则有损人类健康。为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安全,更好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产品中亚硫酸盐含量的准确监控十分必要。

中国专利申请CN 200810244378和CN 201320093941均报道了一种用于食品的二氧化硫测定装置,所述的装置均包括一个贮液漏斗(或滴液漏斗),一个单颈的圆底烧瓶以及冷凝管。这两个装置的缺陷在于:采用滴液漏斗增加烧制整个装置的难度和成本,且通过滴液漏斗要求内外压力平衡,在通氮气或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时容易导致体系的压力失衡从而导致滴液漏斗无法滴液。中国专利申请CN 200810244378和CN 201320093941均为单颈的圆底烧瓶,增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加料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准确,操作方便的用于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硫的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出气回流装置,其包括:多颈烧瓶(A)、回流冷凝管(B)和吸收瓶(C),其特征在于:多颈烧瓶(A)的窄颈口(1)与回流冷凝管(B)相连接;回流冷凝管(B)的支管(1)与吸收瓶(C)相连接;回流冷凝管(B)的支口(2)连接一个两端带支管的磨口(3),两端带支管的磨口(3)的其中一端接入一个通气装置(D),另一端支管伸入距多颈烧瓶(A)底部不小于10毫米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流冷凝管(B)的支管(1)和支口(2)与回流冷凝管的内管相通,并且所述回流冷凝管(B)的支管(1)设置在回流冷凝管的四分之三至五分之四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颈烧瓶(A)是圆底烧瓶或平底烧瓶,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颈烧瓶(A)是平底烧瓶,平底烧瓶的底部可以进一步设置温控的电热板,对平底烧瓶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多颈烧瓶的颈口为两个以上,如双颈烧瓶、三颈烧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流冷凝管(B)的支管(1)伸入腰鼓瓶(C)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体积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两端带支管的磨口(3)为椭圆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多颈烧瓶(A)的窄颈口(1)与回流冷凝管(B)相连接,可以是固定烧制连接,也可以使用时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通气装置(D)的接入管管路上安装有流量计,流量计用于对通入的气体进行速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多颈烧瓶(A)宽颈口(2)的口径内径大于19mm或大于24mm,且宽颈口盖为玻璃磨口实体塞。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吸收瓶(C)为腰鼓瓶,所述吸收瓶(C)还进一步设有分支口(4),该分支口连接一个出气管。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吸收瓶(C)的容量为100ml,中部直径50mm,上端磨口直径14mm,上部高度30mm,下端直径18mm,高度32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充气出气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采用附图1的装置检测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a)往多颈烧瓶(A)的宽颈口(2)中加入蒸馏水20ml、体积分数为5%的双甲酮乙醇溶液(1ml)、质量分数1%的叠氮化钠溶液(1ml)、乙醇2ml、消泡用硅油2滴以及质量分数10%磷酸溶液(10ml);

b)在吸收瓶(C)中加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作为二氧化硫吸收液;

c)将回流冷凝管(B)接入多颈烧瓶(A)窄颈口(1)中,回流冷凝管(B)的支管(1)与吸收瓶(C)相连接;

d)两端带支管的磨口(3)的一端插入回流冷凝管(B)的支口(2)至多颈烧瓶(A)液面下,另一端接入一个通氮气装置(D);

e)打开冷凝水开关,通过通气装置(D)以0.5-0.6L/min的速度预先通氮气5分钟后,往多颈烧瓶(A)的宽颈口(2)加入待测样品2g,加完样品之后,将宽颈口(2)密封。继续以0.5-0.6L/分的速度通氮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未经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26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