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低温环境的生物挂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3933.5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5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莺;常伟;周春艳;赵跃春;米海峰;王用黎;文远红;张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曾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低温 环境 生物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挂膜的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生物挂膜支架。
背景技术
专业循环水养鱼需要为鱼提供适宜生长的水环境,鱼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排泄物,鱼生活的水环境还会产生其他垃圾物,因此需要对鱼生活的水进行清理。通常使用生物挂膜的方法对养鱼的水进行清理。然而,对于低温12~18℃的冷水环境,生物挂膜比较困难,用于生物挂膜的生物填料容易堆积沉底,进而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衍,使微生物进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分解工作的效率低下,即采用普通的生物挂膜方法进行清理效果比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生物挂膜支架,以期望解决低温12~18℃的冷水环境,生物挂膜比较困难,采用普通的生物挂膜方法进行清理效果比较差的问题。
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低温环境的生物挂膜支架,它包括底层框架、上层框架以及支撑柱,所述底层框架与上层框架结构相同,且所述底层框架与上层框架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柱连接底层框架与上层框架,所述底层框架和其中至少一根支撑柱相互连通,所述底层框架上设有方向朝下的气孔,所述底层框架上还设有支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层框架整体呈矩形,该矩形框架包括四根直通管,所述气孔设置在直通管的下表面上,所述直通管上的气孔包括垂直孔与倾斜孔,所述倾斜孔的倾斜方向朝向底层框架的矩形内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直通管上垂直孔与倾斜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直通管上的倾斜孔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层框架内部设有与底层框架相连通的充气管,该充气管上也设有方向朝下的气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充气管上的气孔包括出口方向朝向该充气管的轴线左侧的倾斜孔以及出口方向朝向该充气管的轴线右侧的倾斜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充气管上的气孔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充气管上出口方向朝向该充气管的轴线左侧的倾斜孔与出口方向朝向该充气管的轴线右侧的倾斜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孔的孔径为3~5mm,所述气孔相互之间的孔间距为20~30c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生物挂膜支架由直径为2.5cm的PPR管组成。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支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通过气孔可输入空气或氧气,该输入的气流可以带动水中生物填料不停运动,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便于低温条件下生物挂膜。同时,输入的气流还能增大生物填料间的间隙,可防止生物填料堆积或沉底,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繁衍的水环境,使微生物能持续不断的进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分解工作。
(2)本发明的直通管上的气孔包括垂直孔与倾斜孔,垂直孔输入的气流可充分搅动沉底的生物填料以及待分解的有害物质,倾斜孔的倾斜方向朝向底层框架的矩形内部,可带动水中生物填料不停运动,有利于低温条件下生物挂膜。
(3)本发明的底层框架内部设有充气管,通过充气管可进一步在底层框架内部产生气流,使生物填料能高效运动,因此可提高生物挂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上层框架,2—支撑柱,3—底层框架,4—支脚,5—充气管,6—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用于低温环境的生物挂膜支架,它包括上层框架1、底层框架3以及支撑柱2,所述上层框架1与底层框架3结构相同,且上层框架1与底层框架3相平行。所述支撑柱2用于连接上层框架1与底层框架2,该支撑柱2连接在底层框架3与上层框架1的边角,或者支撑柱2连接在底层框架3与上层框架1的边角和边缘,所述支撑柱2用于支撑上层框架1与底层框架3。所述底层框架3内部相连通,所述底层框架3上设有出口方向朝下的若干个气孔6,所述底层框架3与其中至少一根支撑柱2相连通,向与底层框架3相连通的支撑柱2输入空气或氧气,该空气或氧气即可从底层框架3的气孔6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3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磷循环冷却水阻垢剂
- 下一篇:一种原水生物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