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梁体下方的上垫石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4287.4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4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范利;赵珂;施庆生;吴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华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方 上垫石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梁体下方的上垫石施工工艺,属于梁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梁底下垫石设置于梁底与支座连接部分,多在梁体预制时与梁体混凝土在预制场一起浇筑。梁体放置在支座上,对支座与梁体的接触面要求较高,如支座吨位大时,支座与梁体的接触面稍有偏差,可能会造成支座损坏,甚者损坏现有梁体,因此要求此垫石底面必须保持水平,以保证与支座紧密贴合,同时此垫石顶面又能与局部凹凸的梁体下表面紧密结合。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286926A公开了一种现浇桥梁盆式橡胶支座安装工艺,其首先是在桥墩、盖梁或台帽施工时,根据支座厂家提供的支座锚固螺栓参数设置预留螺栓孔,待桥墩、盖梁或台帽砼达到一定强度之后按照支座反算高程浇注垫石砼;然后待垫石砼达到设计强度时,打磨垫石表面使垫石平整度和四角高差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在该专利文献中,施工下垫石时,使垫石模腔顶部处于开放状态,通过由上往下浇筑混凝土施工,可以通过浇筑时第一次找平,二次打磨浇注后的垫石砼所得到的基本保持平整的下垫石。但是,当利用该种方法制作设于正在运行的现况梁体下表面的支座上方的上垫石时,此时垫石顶部为现况梁体,无法从上往下浇筑,只能从侧面浇注,因此导致该垫石的混凝土浇筑至与梁体密实且与上部梁体紧密结合均会相当困难,特别是当垫石的面积较大时,内部混凝土甚至无法灌注密实,而且梁体底部的凹凸不平使得上垫石与梁体的结合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影响上垫石与梁体之间的结合稳定性;并且,由于不同部位的密实程度不同,也很难保证上垫石表面的平整性;而如果采用打磨梁体的方式来找平,不但工艺繁琐,且会存在打磨较厚对现有正在运行梁体造成损伤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上垫石表面平整性、上垫石与梁体结合稳定性以及施工方便且施工过程中不会对梁体造成损伤的上垫石的施工工艺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上垫石施工工艺无法保证上垫石表面平整性、上垫石与梁体结合稳定性、施工繁琐且施工过程中会对梁体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上垫石表面平整性、上垫石与梁体结合稳定性以及施工方便且施工过程中不会对梁体造成损伤的上垫石的施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梁体下方的上垫石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在现况梁体底部需要支座支撑的支撑区域的边界处选取非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三个支点,根据测量选取的多个所述支点相对于水平基准面的高差制作一个可覆盖所述支撑区域的多边形刚性框架;
b、将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固定连接在一刚性底板上,刚性底板与水平基准面平行,且在所述刚性底板上成型多个连接孔;
c、在所述梁体的底部固定设置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并在锁定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刚性底板能够沿所述连接孔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梁体底部下方;
d、在所述多边形框架内装入未凝固的混凝土,并使未凝固混凝土突出于多边形框架的侧壁,使用支撑装置将所述刚性底板上的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顶升至所述梁体底部,并采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锁定件将所述刚性底板悬挂在所述梁体底部的下方,然后移除所述支撑装置;
e、在所述刚性底板下方放入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千斤顶,将所述千斤顶调平后使其顶住所述刚性底板,所述刚性底板沿着所述连接孔的竖直方向向上滑动,以使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内的混凝土与所述梁体底部压紧至密贴且所述刚性底板呈水平状态;
f、调节所述锁定件,使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内的混凝土与所述梁体底部保持在压紧状态且所述刚性底板保持水平状态;然后移除所述千斤顶,待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内的混凝土凝固,上垫石制作完成
所述支点设为四个,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设为四边形刚性框架。
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和所述刚性底板都采用钢板制成。
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内部还设有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多边形刚性框架焊接。
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连接件的个数都设为四个;其中,所述连接件设为锚栓,所述锁定件设为可与所述锚栓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穿过端相配合的锚螺母。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4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