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检验进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0013.4 | 申请日: | 2014-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张金龙;吕新明;阿依丁;徐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42 | 分类号: | G01N1/42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2 | 代理人: | 李伯勤 |
地址: | 8334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石油气 检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检验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化石油气检验中,所取样品一般均已经呈气态,因此在实际检验中所检为气体,往往出现分析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即便是在检验时将所取气体再进行降温或加压还原成液体,此时的样品也可能与实际有很大差异。
中国专利CN103323321A公开了一种液化石油气检验进样装置,通过一个设有冷凝管的容器体进行送样,并采用制冷装置对容器体进行致冷,以使使送入的样品在呈液态后再送入检验设备,并通过在出液口端的透明视窗了解样品是否为液态,较好解决了以往送样时液化气常常出现以气态方式送入的问题。
但在实际使用中,该送样器由于出液口设置位置原因,出液口端的透明视窗处的气态较难被液化,特别是常常不能准确地了解到启动输入时,容器内的温度是否达到使管内的气态物被液化的温度,需要进行试送,就导致部分呈气态的样品被送入检验设备的情况,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液化石油气在液态的情况下才被送入检验设备,进而保证检测结果尽可能与实际的一致性的液化石油气检验进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容器体(4)和制冷装置(1),在容器体(1)内设有盘绕的冷凝管(3),冷凝管(3)设有进液口(6)、出液口(7)和阀(9),在出液口(7)处设有透明视窗(8),其改进在于:所述出液口(7)和透明视窗(10)设置于容器体(4)的下部,并且与盘绕的冷凝管(3)下部水平或低于冷凝管(3)下部。
作为改进,最好设有自动控制装置,该自动控制装置包含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设有至少一个信号输入端和一个信号输出端,在信号输入端设有温度传感器TQ,所述的阀(9)为电磁阀或电动阀,中央处理器CPU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并控制电磁阀或电动阀的打开或关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央处理器CPU最好设有信号输出端连接并控制制冷装置(1)。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制冷装置(1)最好为半导体制冷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保证在液态的情况下才将液化石油气送入检验设备,进而保证检测结果与实际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制冷装置,2为隔热层,3为冷凝管,4为容器体,5为压力表,6为进液口,7为出液口,8为透明视窗,9为阀,10为浮子球,11为阻隔网。
电路中:CPU为集成芯片,DV1、DV2为直流电源,D为控制开关,TQ为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容器体4和制冷装置1,容器体4为夹层结构,夹层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在容器体1内设有盘绕的冷凝管3,冷凝管3设有进液口6、出液口7、阀9,在进液口6端设有压力表5以了解工作压力,在出液口7处设有透明视窗10,所述出液口7和透明视窗8设置于容器体4的下部,并且与盘绕的冷凝管3下部水平,设有自动控制装置,该自动控制装置包含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设有至少一个信号输入端和两个信号输出端,在信号输入端设有温度传感器TQ,以测试容器体4内的温度,所述的阀9为电磁阀,中央处理器CPU的一个信号输出端连接并控制电磁阀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的制冷装置1为半导体制冷器,在该半导体制冷器的电压回路中设有可控硅作为控制开关D,中央处理器CPU另一个信号输出端连接可控硅的控制极,进而控制制冷装置1的工作。
在工作中,当容器体内的温度低到一定时,冷凝管3中的气态液化气即被液化,首先会流向下部,同时将满透明视窗8处气态物挤走并逐渐充满透明视窗8,此时即可进行送样。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举实例,如所述的可控硅可以由晶体三极管、继电器或光耦合开关所替换,电磁阀可以由电动阀或其它阀门所替换,半导体制冷器也可由其它制冷器所替换。
实施例2: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的透明视窗8内的腔体中设有浮子球10,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透明视窗8的两侧设有阻隔网11,以防止浮子球10偏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未经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0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