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腐蚀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0695.9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3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范洪胜;付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沃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2 | 分类号: | B01J19/02;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石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腐蚀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个领域均出现各种各样的腐蚀性物质,例如随着原油劣质化程度的加剧,腐蚀性原油的产量也逐年增加,其中不乏一些高硫高酸的腐蚀性原油。加工这些原油不仅会对设备造成腐蚀,导致炼厂经济效益的下降,还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这些腐蚀性物质对于生产和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研究例如油品等物质的腐蚀性非常重要。反应釜作为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其对腐蚀性的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强腐蚀性的酸碱反应时。因此,反应釜的内外的防腐措施是必须的,目前一般采用在反应釜的内外壁上设置或涂抹防腐层进行防腐,但是这种防腐效果较差,防腐层容易脱落,或者当防腐层与反应釜本体设置不紧密时,容易被穿透,使反应液直接与反应釜本体接触,造成反应釜本体的腐蚀,其维护和维修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腐蚀反应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腐层容易脱落,或者当防腐层与反应釜本体设置不紧密时,容易被穿透,使反应液直接与反应釜本体接触,造成反应釜本体的腐蚀,其维护和维修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腐蚀反应釜,包括:
釜体;
釜盖,设置于所述釜体上;
柱件,设置于所述釜体内,包括与所述釜盖连接的柱体和与所述柱体连接的结合部;
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釜体内,包括搅拌柱和与所述搅拌柱连接的搅拌桨;
球面凸起,设置于所述釜体内壁上;
防腐蚀涂层,涂覆于所述釜体内表面及所述球面凸起表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腐蚀反应釜,还包括:
报警器;
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釜体上;
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釜体内;
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报警器连接以形成防腐检测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防腐检测电路还包括电流表(12)和电压表(13)。
优选地,所述防腐蚀涂层为氟树脂防腐涂层,所述防腐蚀涂层的厚度为08~1.0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腐蚀反应釜,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釜体上,与所述搅拌柱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腐蚀反应釜,还包括:
测温器,设置于所述釜体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腐蚀反应釜,还包括:
取样管,设置于所述釜体内。
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釜盖的下表面中心处,所述柱件围绕所述搅拌装置周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结合部为钩件。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或磁力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釜体内壁上设有若干球面凸起,釜体内表面喷涂有防腐涂层,因此,在喷涂防腐涂层时产生的气泡易从球面凸起边缘排出,这样,有利于防腐涂层与釜体的内壁粘结紧密,防腐涂层不易起泡,进而使得防腐涂层不容易脱落,提高了防腐涂层的喷涂效果,从而提高耐腐蚀性能;另外,由于还设有防腐检测电路,可及时对产生的防腐涂层穿孔现象进行报警提示,便于维修人员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于防腐检测电路还设有电流表和电压表,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对防腐涂层穿孔位置进行确定,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而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腐蚀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腐蚀反应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釜体;2、釜盖;3、柱体;4、结合部;5、搅拌柱;6、搅拌桨;7、球面凸起;8、报警器;9、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11、电源;12、电流表;13、电压表;14、驱动装置;15、测温器;16、取样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沃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宝沃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06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