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0741.5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杜鹏程;孙昊维;庄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2D2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底板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的自卸车U型车厢底板基本都是采用高强耐磨板,结构为单一平板,虽降低了车厢重心,但车厢在恶劣工况下承受着巨大的冲击(装料时的冲击)和磨损(卸料时底板磨损)时,易使底板变形和磨穿,缩短自卸车寿命;而位于底板下面的副车架的梁普遍采用两根矩形管,长时间使用会出现矩形管开裂等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此情况,给客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加强了底板强度,使其抗冲击,不易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面通过翻转座及销轴与副车架铰接,所述副车架包括两道矩形管制成的副车架纵梁,其中所述底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道底板纵梁,两道所述底板纵梁与两道副车架纵梁上下对应,两道所述底板纵梁放置于两道副车架纵梁上面,所述底板下表面与副车架铰接部位对应处设置有两道底板横梁,所述底板横梁垂直于底板纵梁。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所述底板纵梁为C型槽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两道所述副车架纵梁的外侧面分别焊接有一套装板。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所述套装板为倒L形板,所述套装板高出副车架纵梁上表面,两道所述底板纵梁置于两个套装板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所述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之间的接触位置分别连接有加强角。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两道所述底板横梁之间连接有两道第一短纵梁,两道所述第一短纵梁与两道副车架纵梁上下对应。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所述底板与翻转座之间焊接有垫板。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所述底板后端连接有后尾梁,所述后尾梁与底板横梁之间连接有两道第二短纵梁。
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其中所述翻转座上焊接有翻转座加强板。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通过在底板下表面增设两道底板纵梁,使底板强度显著提升,在主要承重部位增加两道底板横梁,使底板抗冲击,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底板纵梁设计为C型槽板结构,使底板纵梁与副车架接触取代原先底板直接与副车架接触,底板纵梁起到了将货物对货箱的冲击减弱后传递给副车架的作用,减弱对副车架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在两道副车架纵梁的外侧面分别焊接一套装板,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副车架纵梁的板材厚度,加强了副车架纵梁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将套装板设计为倒L形板,使套装板高出副车架纵梁上表面,两道底板纵梁置于两个套装板内侧,使两道底板纵梁左右无运动间隙,在重载行车时,货箱的左右晃动可由两个套装板分摊,减弱作用在翻转轴及油缸上的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在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之间的接触位置分别连接加强角,可以提高底板纵梁与底板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底板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翻转座上焊接翻转座加强板,分散了翻转座受力,可减少翻转座开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的主视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的翻转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的底板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的底板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的副车架立体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包括由高强耐磨板制成的底板1,底板1的下面通过翻转座2及销轴3与副车架4铰接。
结合图5所示,副车架4包括两道矩形管制成的副车架纵梁5,两道副车架纵梁5的外侧面分别焊接有一套装板6。套装板6为倒L形板,套装板6高出副车架纵梁5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07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式除冰液配比加注车
- 下一篇:汽车中控台扶手铰链装置